除因公丧失劳动能力者,任何社会保障都不应高于当地最低工作薪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2:39 1

摘要:除因公丧失劳动能力者,任何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障都不应高于当地最低工作薪酬。否则,社会保障就会被操纵成福利工具,并最终演变成为社会持续繁荣发展阻碍。养老保障,它是给予年迈部分失去劳动能力人群的生活保障,它不属于正常劳动所得、不属于理财产品,它不应该成为劫贫济富的帮

除因公丧失劳动能力者,任何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障都不应高于当地最低工作薪酬。否则,社会保障就会被操纵成福利工具,并最终演变成为社会持续繁荣发展阻碍。养老保障,它是给予年迈部分失去劳动能力人群的生活保障,它不属于正常劳动所得、不属于理财产品,它不应该成为劫贫济富的帮凶、更不应该与孩子们争抢生存资源。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有水源+温度适宜的地方就能长出植物、植物丰茂的地方就能滋养动物、植物繁茂+动物成群结队的地方微生物猖獗......自然环境是生命物质存续的基础,不同生命群体互为存续养料的后勤补给员。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的动物生命,自然生命体系中唯有人类具备按照自主生存意愿、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能力。

自然资源为公—>先占先得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翻耕土地+播种植物种子,人类可收获植食、蓄养其它动物幼崽,人类可收获肉+蛋+奶、开采自然矿物,人类可收获生产劳动&生活辅助物资......主动劳作是人类获取生活物资的唯一正确方式,每个身心健康的成年人都能通过主动劳作获得足够维持生存的必备物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例外,孩童、老弱、残障等便是需要被帮扶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例外。那么,为什么说除因公丧失劳动能力者,任何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障都不应高于当地最低工作薪酬呢?

一、如果当地的最低工作薪酬不能满足被保障人群的基本生活,那一线劳动岗位的人又当如何积极生育

保障,现代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给予生活困难同伴提供的有限支撑和支持,主要包括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居所、基本教育、基本养老等保障。从定义不难发现,保障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人类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物资,并且预留了因时、因地、因事差异化落实保障供给的弹性。

最低工资,保障劳动者维持基本生活的最低酬劳,是调节经济活动、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抚养孩子+赡养老人是在职劳动者的常态,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理,劳动者的收入所得越少其可用于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财物就越弱。另外,老人是不能不养的,劳动所得不足的情况下最有可能的就是少生孩子,当前的人口生育困局也印证了这一点。

1950年-201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情况:1950年37.00‰—>1960年20.86‰—>1970年33.59‰—>1980年18.21‰—>1990年21.06‰—>2000年14.03‰—>2010年11.90‰。全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生育政策放宽之后,2015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1655万,人口出生率为11.15‰、2016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1883万,人口出生率为12.95 ‰、2017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1765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2018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1523万,人口出生率为10.94‰、2019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1465万,人口出生率为10.48‰、2020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1200万,人口出生率为8.52‰、2021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1062万,人口出生率为7.52‰、2022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956万,人口出生率为6.77‰、2023年全国全年新生儿童902万,人口出生率为6.39‰、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54万,出生率为6.77‰......

社保应以保障劳动能力缺失人群的基本生存为准

二、如果被保障人群拿到的生活物资比在岗劳动的人多,那在岗劳动者的社会价值还不如闲着吗

价值,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实用性,可视为是能够公正且适当反映商品、服务或金钱等值的总额。在经济学中,价值是商品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代表该商品在交换中能够交换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价值通常通过货币来衡量,称为价格。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农耕、畜牧、工业......人类的每一份生活物资都源于主动劳作,主动劳作是人类获取生活物资的唯一正确&可持续性途径,99%的人类主动劳作都会在一年时间间隔之内获得收益。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不参与主动劳作的人都不能创造生活物资,任何退出主动劳作行列的人都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因此,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任何退出主动劳作岗位的人,他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都归到0点,任何尚在主动劳作岗位上的人对社会的综合贡献价值都必然大于0。

三、投入的保障物资越多,社会整体可用于抚养孩子的资源必然被挤占

能量守恒定律:自然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粮米、果蔬、肉、蛋、奶、被服、鞋帽、厨具、住房......在一个相对的时间段内,任何国家或家庭的主动劳作成果收益都必然属于相对的定值,配给规则决定贫富、配给规则决定人群(孩童和老弱是其中的典型)的增减。

全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1990年,5.57%、1991年,5.99%、1992年,6.16%、1993年,6.15%、1994年,6.36%、1995年,6.2%、1996年,6.41%、1997年,6.54%、1998年,6.7%、1999年,6.9%、2000年,6.96%、2001年,7.1%、2002年,7.3%、2003年,7.5%、2004年,7.6%、2005年,7.7%、2006年,7.9%、2007年,8.1%、2008年,8.3%、2009年,8.5%、2010年,8.87%、2010年,8.87%、2011年,9.1%、2012年,9.4%、2013年,9.7%、2014年,10.1%、2015年,10.47%、2016年,10.8%、2017年,11.4%、2018年,11.9%、2019年,12.6%、2020年,13.5%、2021年,14.2%、2022年,14.9%、2023年,15.4%、2024年,15.6%......实施全国行政统筹养老保障以来,我国老年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步步高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现代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主动劳动创造能力会随着年岁慢速增长,到达生命活力的最高点之后缓慢下降至完全消亡。同时,人类生命旅程中难免因意外部分失去主动劳作能力。因此,任何人不不敢狂妄地说,自己的生命旅程完全不用其他人帮助。

过犹不及,做事过分就好与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都无法再洪涝中存活、阳光为生命成长提供能量,烈日暴晒同样可以结束生命、细菌可以辅助植物和动物生长,植物和动物通常死于超过它们生命活力承受能力的细菌侵蚀......相对均衡是自然生命物质维持存续的根基,任何相对平衡被打破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说,除因公丧失劳动能力者,任何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障都不应高于当地最低工作薪酬。否则,社会保障就会被操纵成福利工具,并最终演变成为社会持续繁荣发展阻碍。

来源:明辉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