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段锦》册页约作于成化七年(1471年)之前,是沈周45岁前的代表作。全册共九开,每开纵30厘米、横42厘米,另含扉页及题跋六开,采用水墨纸本设色,内容仿宋元九位名家画风,涵盖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仿作对象包括赵孟頫、王蒙、吴镇、赵伯驹、惠崇、王绂、赵雍、
沈周的《九段锦》册页是其艺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展现了他在仿古与创新之间的卓越平衡,同时也是研究明代吴门画派的重要实物资料。
《九段锦》册页约作于成化七年(1471年)之前,是沈周45岁前的代表作。全册共九开,每开纵30厘米、横42厘米,另含扉页及题跋六开,采用水墨纸本设色,内容仿宋元九位名家画风,涵盖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仿作对象包括赵孟頫、王蒙、吴镇、赵伯驹、惠崇、王绂、赵雍、李成、赵大年,展现了沈周对传统技法的全面继承。作品题跋与款识仅一开有沈周亲笔款识,另有一开为杜琼题跋,年款为成化七年,成为推断创作时间的关键依据。
沈周在模仿宋元大家时并非机械复制,而是提炼其精髓并融入个人风格。如仿王蒙《携琴访友图》简化王蒙繁密的笔触,以平面化构图增强装饰性,坡岸垂藤与红叶点缀更显雅致。仿吴镇《苍山樵归图》秃笔皴染,水墨氤氲,弱化轮廓线,营造苍润意境。仿李成《雪山图》以墨色浓淡表现风雪交加的苍凉,画面动态感极强,体现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
除传统山水外,册页包含反映民间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如《田家耕作图》描绘农夫劳作场景,《芦汀采菱图》记录江南水乡采菱风俗,杜琼题跋更以诗文呼应画面,揭示沈周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沈周以集仿名家风格成册的形式,开创了后世画册创作的范式。高居翰指出,此类作品在沈周之前鲜见,体现了其承前启后的艺术史地位。《九段锦》不仅是沈周艺术探索的见证,也是明代文人画从摹古到创新的缩影。其跨文化传播(如日本、美国学者的研究)及回流中国的历程,更凸显了艺术品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遗产价值
仿古与创新——沈周《九段锦》册页国画作品赏析:
来源:四月漫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