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冬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医院门诊的感冒患者数量也随之激增。在人群高度密集的区域,可选择防护级别更高的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建议每4-6小时更换一次。KN95/N95及以上级别口罩…
流感预防
随着冬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医院门诊的感冒患者数量也随之激增。在人员密集的诊疗环境中,口罩是我们的必备防护装备,更是抵御病毒侵袭、守护自身健康的重要屏障。
冬季气候干燥,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原体更容易通过飞沫传播。医院作为患者集中的场所,空气中的病毒浓度相对较高,无论是就诊患者、陪同人员还是医护工作者,正确佩戴口罩都能有效减少病毒吸入风险。
对于感冒患者而言,佩戴口罩可避免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扩散,降低传染给他人的概率;
对于健康人群佩戴口罩,则能阻挡外界病毒进入呼吸道,相当于为呼吸系统穿上了一层“防护衣”。
一、选择合适的口罩至关重要
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能有效过滤飞沫和部分颗粒物,满足日常防护需求;
在人群高度密集的区域,可选择防护级别更高的医用防护口罩。
下面是口罩的常见类型,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二、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
口罩作为呼吸道防护的重要屏障,其取戴频率直接影响防护效果与健康安全。掌握正确的更换节奏,才能在不同场景下实现有效防护。
1. 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建议每4-6小时更换一次。这类口罩过滤效率会随使用时间增加而下降,且长时间佩戴易因呼吸湿气导致细菌滋生,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需严格遵守更换时限。
2. KN95/N95及以上级别口罩:在非污染环境下,连续佩戴不超过8小时;若用于高风险场景(如接触感染者、医院发热门诊),建议4小时内更换,或出现污染、变形时立即更换。
3. 特殊情况的即时更换:口罩出现潮湿、破损、异味,或接触疑似/确诊患者后,需立即丢弃并更换新口罩,不可重复使用。
冬季感冒防控,口罩是简单而有效的手段。让我们养成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守护他人,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就医环境和生活氛围。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