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扬扬地飘落,我撑起一柄荷叶伞,踱步至曲池之畔,去赴一场与雨的约会,更想去探寻那跨越千年的诗意。此时的曲池,仿佛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在夏雨的轻抚下,褪去了往日被42度阳光焙烤的燥热与疲惫,变得清翠欲滴,焕发出清新而迷人的气息。
曲池对雨,诗意寻踪
文|王芳闻
清晨,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扬扬地飘落,我撑起一柄荷叶伞,踱步至曲池之畔,去赴一场与雨的约会,更想去探寻那跨越千年的诗意。此时的曲池,仿佛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在夏雨的轻抚下,褪去了往日被42度阳光焙烤的燥热与疲惫,变得清翠欲滴,焕发出清新而迷人的气息。
踩着水滑的石板路,漫步在曲池边,杂花幸得天水滋润,肆意绽放,愈发明艳动人。木槿花斜倚在池畔,宛如一位位温婉的少女,在枝头浅笑嫣然;马樱花那紫色的一串串花穗,像是一条条灵动的鞭子,在岸边轻轻挥舞,似乎在赶着风起波涌的芦苇,又像是在与这雨幕共舞。
站在这如诗如画的曲池边,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那时的曲江,是文人墨客们的精神家园,是诗歌的灵感源泉。诗圣杜甫曾在此留下了《曲江对雨》的千古绝唱:“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他笔下的曲江春雨,是那样的细腻入微,充满了深情与无奈。城墙上空春云低垂,温柔地覆盖着皇家园林的围墙;江亭在暮色中静静伫立,美好年华的芳菲在寂静中悄然流逝。雨中的林花,如美人落泪,胭脂般的花瓣被打湿,娇艳中透着几分楚楚可怜;水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绿色的飘带,牵引着丝丝缕缕的柔情。如今,我站在同样的雨中,虽不见当年的苑墙与江亭,但那份诗意的韵味却依然萦绕在心头。
元稹与白居易对曲江喜爱有的,多次骑马同游曲江,留下了不少唱合诗,更成为唐诗里流传至今的佳话,曲江池畔特地用青铜浇铸元白骑马同游曲江雕塑,成了游人凭吊唐诗的网红打卡之地。我家就在曲江池畔,无数个晨昏,我靠在青铜马背上,聆听曲江哗哗的水声,吟诵元稹写曲江池的诗:《和乐天秋题曲江》:“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梅杏春尚小,芰荷秋已衰。共爱寥落境,相将偏此时。”诗中曲江池的美景和季节变化,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的友谊,常常使我感动不已。
如今他们等了1300年,仿佛穿越时空,与我一同站在了这曲池对雨的情境之中。他们关于雨的平仄之韵,如同一颗颗晶莹的雨珠,纷纷扬扬地落满了曲池,漾起一圈圈的微笑,那是诗歌的涟漪,是心灵的共鸣。元稹曾写道“春来饶梦慵朝起,不看千官拥御楼。却着闲行是忙事,数人同傍曲江头”,那份对曲江的喜爱与眷恋,在诗句中表露无遗。
元和四年,元稹以监察御史出使东川,途中夜宿汉川驿,做了一梦,在《梁州梦》中记述了梦中情景:“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他梦见与白居易等友人同游曲江及慈恩寺,醒来后写下此诗,以梦境展现与友人同游曲江的欢乐,以及梦醒后身处异地的怅然。
而白居易一生写下了45首描写曲江的诗词,在《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中写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此诗把雨天的曲江写得樱红雨绿,美不声守。表达了诗人不慕喧嚣、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而《曲江有感》:“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遇酒逢花还且醉,若论惆怅事何穷。”描绘的曲江西岸春风吹拂、繁花盛开之景,更是美的令人心潮澎湃。
丝竹声声,弦音袅袅,仿佛从遥远的唐朝传来。我仿佛看到诗仙李白,怀抱金樽,放浪形骸地豪吟着“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他的眼中闪烁着不羁的光芒,笔下的曲江充满了豪迈与奔放,尽显大唐盛世的恢宏气度。是谁挺立江头,放眼南山雾岚,是那些心怀天下、才情横溢的诗人,他们在曲江的怀抱中,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登上祈雨亭,凭栏而望,只见曲池拱桥西侧荷塘里几只白鹅正欢快地拨弄着清波,红掌在绿水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株红莲,宛如凌波仙子,从水中轻盈而出,那娇艳的身姿仿佛举着一束佛光,照亮了我的眼眸,也点亮了我的心灵。此时,我的心从内到外亮堂起来,连日来的烦闷与疲惫被这一场爽雨、这一片美景涤荡得干干净净。
沿石阶快步下山,行至曲池南岸,阅江楼北,千倾碧波中一大片荷花映入眼帘,墨绿的莲蓬婷婷玉立着数十株粉红的荷花,霎时把我的眼睛点亮了,想必当时韩愈也是与友人行至这里,眼晴一亮,吟下了曲江荷花的千古名句:“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我今官闲得婆娑,问言何处芙蓉多。”曲江池千年前的夏日荷花盛开的美景,千顷秋波澄澈,荷花如红云平铺在水面,如同明镜上的装饰,就这么留在唐诗的平仄中了。
当然,韩愈也有描写曲江池雨景的名句,在《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中写道:“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这首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诗中描写了雨后曲江两岸的美丽景色,天空阴霾消散,蓝天白日与楼台相映成画,曲江水满,繁花千树,结尾略带嗔怪地责问友人白居易为何不来同游。
是啊,谁能不来游呢?曲江池移步换景,如画如诗,每景皆诗,被唐代大诗人用平平仄仄镌刻在盛唐的华章里,把一千多年前的曲江美景呈现给前人今人后人,游走其间,常常心神恍惚,有今昔唐昔,吾辈福莫大焉之感。
今晨,天河仿佛打开了闸门,豪气地倾泻了所有的浪花。那些从树枝上落下的水珠,淅淅沥沥,切切嘈嘈,宛如大自然的精灵在弹拨着大地的琴键,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合着唐诗的韵律,天地共鸣,和光同弦,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诗雨的旋律之中。而我,在这曲池对雨的诗意里,沉醉不知归路,仿佛成为了千年诗韵中的一部分。
(2025年8月5日晨于曲江池雨中拾趣。)
王芳闻,女,居中国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国际诗歌委员会主席, 西北大学丝绸之 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特聘教授,《世界诗 人》杂志总编,《丝路诗刋》微刊主编。
诗文曾获中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中国当代十佳诗人 奖,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行吟诗人奖,世界华文桂冠诗人 奖、俄罗斯普希金诗歌奖金奖、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征文金奖、世界诗人大会荣誉文学博士、香港新国风金冠诗人奖,北京国际诗歌电影节十佳诗人奖,意大利 第十五届意大利圭多.戈扎诺.梅莱托诗歌奖,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丝路文化传播杰出贡献奖等数十个奖项。著有长篇小说《安吴商妇》、长篇报告文学《脱贫启示录》、诗歌集《太阳雨》《丝路雁影》《丝路虹影》《地球之耳》等文学著作 12部。诗文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作家报》《文学报》《陕西日报》《诗刊》《星星》《诗 选刊》《诗林》《绿风》《草原》《鸭 绿江》《延河》《殴州诗刋》越南《西贡解放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美洲文化之声》等50余家刋物发表。
来源:丝路文化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