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获俩数学大奖,数学家王虹是如何炼成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4:11 1

摘要:连获俩数学大奖,数学家王虹是如何炼成的

00

当我们惊叹于宇宙的浩瀚与秩序时,支撑我们理解这一切的基石之一,便是数学。这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是人类理性最纯粹、最深邃的表达。一代代中国数学家以其独特的智慧、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求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

2025年10月27日,王虹获得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数学奖金奖,紧接着在次日(10月28日),王虹再获2025年度塞勒姆奖(Salem Prize),成为首位在同一日历年内包揽这两项殊荣的华人数学家。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数学奖,由丘成桐院士于1998年发起设立,每三年颁发一次,被国际媒体誉为“华人菲尔兹奖”。奖项面向45岁以下、在基础数学或应用数学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华人数学家,设金奖2名、银奖4–6名;评选过程与诺贝尔奖类似,由独立提名与评审委员会全程保密,候选人事前完全不知情。金奖得主除获颁荣誉证书与奖牌外,还可得到丰厚奖金,用于后续研究与学术交流。历届金奖获得者包括恽之玮、朱歆文、张伟、李骏、刘克峰等,他们的工作多处于数论、代数几何、自守形式、几何分析等前沿方向,获奖后进一步活跃于国际舞台,多人随后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或1小时报告。该奖项已成为华人数学界最具声望与影响力的学术荣誉之一。

塞勒姆奖(Salem Prize),1968 年由希腊数学家 Raphaël Salem 的遗孀捐资设立,每年由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学院颁发,旨在奖励“在分析领域(尤其是调和分析、几何测度论及相关方向)做出杰出贡献且通常博士毕业不超过十年的青年数学家”。奖项不限国籍,但规定不得重复获奖。1968–2025 年间共有不足 60 位得主,其中已走出 10 位菲尔兹奖得主,因此被国际数学界视为“菲尔兹奖风向标”。

01

在国际数学界的璀璨星河中,34岁的王虹无疑是最耀眼的新生代巨星之一。她以三维“挂谷猜想”的突破性证明震动学界,成为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ÉS)历史上首位女性终身教授,更手握多项重量级奖项,被视作菲尔兹奖的有力竞争者。这位从桂林走出的数学家,其成长之路布满对数学的执着坚守与不懈求索,每一步都镌刻着天赋与汗水的印记。

王虹的数学天赋早在童年便已显露,而家庭的书香氛围与自身的坚韧品格则为这份天赋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她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父母任教于当地中学,浓厚的求知氛围让她自幼便对知识充满渴望。4岁时,右臂意外烫伤的磨难并未阻碍她的学习步伐,在父母引导下,5岁的她已掌握小学一年级全部知识,直接跳级升入二年级。不同于多数孩子被动跟随课堂进度,王虹早早养成了超前自学的习惯,每学期伊始便啃完整个学期的课本,面对难题时更偏爱独立思考、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这种自主探索的能力成为她日后学术研究的核心素养。从小学六年级再次跳级,到中考考入桂林中学后从全年级100名之外逆袭至前十,这份不服输的韧性,为她日后攻克数学难题埋下了伏笔。

对数学纯粹的热爱,成为王虹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指南针,指引她毅然踏入数学研究的殿堂。2007年,16岁的她以653分的优异成绩提前考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一年后,她转入被誉为“北大疯人院”的数学科学学院,从此开启了对数学的深耕细作。在北大期间,她师从王立中教授,还在刘张炬教授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经典Hodge理论和度量空间上的Hodge理论》,选题已触及几何与分析交叉领域的核心,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学术视野。

2011年本科毕业后,王虹开启了跨国深造之旅,先后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第十一大学斩获数学硕士学位。在法国留学期间,她一度因迷茫改学建筑,半年后发现“建筑更难”,又回归数学,这段跨界经历让她学会用几何眼光审视空间,为后来的研究埋下灵感的种子。

2014年,她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师从调和分析大师拉里·古斯(Larry Guth),2019年获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敢于质疑权威,推翻了导师的一个猜想,展现出惊人的学术勇气。

从北大到巴黎再到MIT,不同学术环境的熏陶让她的研究功底愈发扎实,也让她最终聚焦于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论这一国际数学界的前沿领域。

02

博士毕业后的学术深耕,让王虹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逐步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2019年至2021年,她在汇聚全球顶尖学者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完成博士后研究,这里为她接触最前沿数学问题提供了绝佳平台。2021年7月,她入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助理教授,仅两年便晋升为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副教授,2025年更是双喜临门——既晋升为正教授,又受邀出任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ÉS)数学常任教授。要知道,IHÉS自1958年成立以来,数学领域仅诞生14位常任教授,其中8人斩获菲尔兹奖,而王虹不仅是第14位,更是该所历史上首位女性终身教授,这份任职邀请本身就是国际学界对其学术地位的高度认可。

在研究领域,她的突破不断:在傅里叶限制性猜想研究中,她与吴澍坤博士合作,利用Bourgain-Demeter的Decoupling定理和管的关联估计,成功得到三维空间中当p>22/7时限制性估计成立的重要结论;在Falconer距离集猜想等经典难题上,她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仅2025年便在数学四大期刊发表两篇重磅论文。而真正让她跻身世界级数学家行列的,是2025年与哥伦比亚大学Joshua Zahl教授合作完成的三维“挂谷猜想”证明——这一困扰学界半个世纪的核心难题,被两人通过127页的论文彻底攻克,确立了三维Kakeya集的Hausdorff维数和Minkowski维数均为3的结论,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盛赞其论证“充满魔幻色彩的永动机式推导”,开辟了几何测度论的新研究范式。

03

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她赢得了无数荣誉,每一项奖项都是对其学术贡献的权威注解。2022年,她因“在限制猜想、局部平滑猜想和其他相关问题方面的进展”,荣获专为杰出女性数学家设立的“玛丽安·米尔扎哈尼新前沿奖”,成为该奖项的重要华人得主。2023年,她凭借在调和分析领域的卓越论文,将ICCM最佳论文奖收入囊中。

2025年更是她的“荣誉爆发年”。近日,王虹迎来了学术荣誉的“双丰收”。昨天(2025年10月28日)她与加州理工学院教授Vesselin Dimitrov共同斩获塞勒姆奖,该奖项专为傅里叶分析及相关领域杰出学者设立,历史上有十位获奖者后续拿下菲尔兹奖,陶哲轩本人便是2000年塞勒姆奖得主、2006年菲尔兹奖得主。而在更早的一天,她与另外两位北大校友邓煜、袁新意共同摘得有华人数学界“菲尔兹奖”之称的ICCM数学奖金奖。

王虹已成为当前最受瞩目的青年数学家之一,并被广泛认为是2026年菲尔兹奖的热门候选人。

04

当她2025年近期回到北大开展讲座时,田刚院士与韦东奕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这份学术分量足以说明她在华人数学界的地位。

从桂林的跳级少年到IHÉS终身教授,从转专业的坚定选择到攻克世纪难题,王虹的炼成从不是偶然。童年的自主学习习惯塑造了她的独立思维,少年时的专业抉择坚守了内心热爱,跨国深造的经历拓宽了学术视野,而面对难题时的执着与创新,则让她在数学高峰上不断攀登。如今的她,不仅是丘成桐口中“年轻一代最伟大、最重要的中国学者”,更以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中国数学家在国际学界赢得了崇高声誉。这位正处于学术巅峰期的数学家,未来必将带来更多惊喜,续写属于中国数学家的传奇。

-END-

【文章推荐】

【1】一文讲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2】学科竞赛生的十条“军规”

【3】小朋友学C++之前需要先学Scratch和Python吗

【4】2024年全国32省CSP-JS初赛分数线汇总和分析

【5】超全面!一文讲清适合中小学生参加的信息学竞赛

【6】算法比赛三大赛制介绍

【7】44项中小学白名单竞赛,哪些最值得参与

【8】信息学奥赛初学者如何测试自己的水平

【9】如果信奥选手的上限是NOIP一等奖,那还有学的必要吗

【10】信奥新手何时开始参加比赛比较合适

【11】信息学奥赛主要学哪些算法

来源:轩诚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