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投入不成比例,但中、美AI格局逆转已成大趋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2:34 1

摘要:5月17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在深圳表示,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因为中国在AI模型训练效率和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实这种趋势的确立,在DeepSeek发布R1版本之后就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目前这种趋势正在进一步的强化之中,并且以

5月17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在深圳表示,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因为中国在AI模型训练效率和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实这种趋势的确立,在DeepSeek发布R1版本之后就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目前这种趋势正在进一步的强化之中,并且以更具“性价比”的方式进行。

两国在AI投入上仍有差距,但中国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上的进步,让中美AI差距缩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说到投入,以上的表格可以看到全貌。美国科技巨头的出手确实阔绰,以下三张表格就非常清楚目前的格局。

2025年各科技巨头预计AI资本开支(亿美元)

各公司AI投入开支占总资本开支的比例

各公司在2025年AI资本开支相比2024年的增长率

2025年,亚马逊计划砸下1000亿美元打造AI基础设施,谷歌和Meta分别投入750亿和625亿美元。而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分别是180亿和125亿美元,差距一眼就能看出。

不过,换个角度看,中国公司玩的是“巧劲”在图表中也一目了然,这说明,中国企业虽然投入的资金规模小,但更多的在于性价比和效率方面,而非单一的砸钱铺基础设施。不过,阿里巴巴的180亿的资本开支,已经占到它市值的7.2%,比亚马逊的5.6%还高出一截,更是说明了对AI的投入决心,中国公司不比美国公司差多少。

一边是有限的开支,另一边却是在AI模型的性能上,中国进步神速。斯坦福大学2025年4月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中美顶级AI模型的性能差距从2023年的17.5%缩小至0.3%,差距接近抹平。像DeepSeek-R1和阿里巴巴的Qwen3这样的开源模型,已经能在在代码、数学、通用能力等基准测试中,媲美甚至超过美国对手。RAND的研究也预测,中国模型可能在2025年追平美国,尤其是在开源领域。这背后是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加码,比如腾讯的混元大模型4.0版,参数高达2.8万亿,稳坐国内第一梯队。

美国公司在AI商业化上有先发优势,谷歌、微软靠云计算、Meta推AI助手,都赚得盆满钵满。但中国公司也不甘示弱。腾讯喊出“All in AI”,2024年投了157亿元研发,还计划2025年推出自研AI芯片。阿里巴巴则靠“云+AI”战略,2025财年Q3阿里云收入增长18%,AI产品连续7个季度暴增三位数。百度和字节跳动也没闲着,文心大模型和AI视频工具都成了各自领域的亮点。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从财务数据看,当前AI投资带来的回报,首先是拉动自身业务增长,AI能力已经对腾讯的广告与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贡献;其次对外赋能,阿里AI相关产品收入保持高增,在互联网、零售、制造业和文化传媒等垂直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当下已经实现了AI投入促进增长,增长反哺AI发展的正循环。

美国在算力上还是老大,RAND报告说全球77%的AI算力在美国,中国只有12%。这让美国在AI部署上占尽便宜,但业界现在也很清楚,算力是AI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领先指标。

AI的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算法创新、数据质量、模型架构、训练方法、软硬件优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了AI能力的进步。单纯追求算力提升,而忽视其他因素,反而会限制AI的潜力,这也是OpenAI鼓吹单一堆砌英伟达芯片来实现算力优势而备受诟病的原因。因为中国靠着战略投资和创新,正在迎头赶上,成了OpenAI战略的一个最大反例。未来,美国有微软、亚马逊、谷歌,中国有腾讯、阿里,字节等,两边在AI效率上复合型博弈的激烈程度,将远大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单一维度,这也将最终决定AI的全球格局。

来源:虎啸商业评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