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曲怀古思今的壮歌——林承强《蝶恋花•梦绕越王山》赏析:林承强先生的《蝶恋花•梦绕越王山》一词,以其深沉的历史感、生动的画面描绘和蕴藉的情感寄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融合了古竹镇自然风光、历史烟云与时代发展的壮丽画卷。词作以“梦绕越王山”为题眼,巧妙地将现实的游览
蝶恋花 梦绕越王山及赏析
林承强 撰
越王台边秋影暮,目送归鸿,万里云牵路。
古竹风烟迷客步,东江潮落知何处?
梦里犹临擂鼓处,剑影刀光,都是前朝谱。
酒醒推窗残月吐,一声鸡唱千山曙。
一曲怀古思今的壮歌——林承强《蝶恋花•梦绕越王山》赏析:林承强先生的《蝶恋花•梦绕越王山》一词,以其深沉的历史感、生动的画面描绘和蕴藉的情感寄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融合了古竹镇自然风光、历史烟云与时代发展的壮丽画卷。词作以“梦绕越王山”为题眼,巧妙地将现实的游览观感与历史的幽思冥想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一、 上阕:实景铺陈,意境苍茫,引历史之遐思
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描绘了词人登临越王台所见的秋日黄昏景象,并自然引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时空变迁的慨叹。“越王台边秋影暮,目送归鸿,万里云牵路。”开篇即点出地点、时间与人物活动。“越王台”这一极具历史分量的地名,立刻为全词奠定了怀古的基调。“秋影暮”三字,不仅点明了秋日傍晚的时分,更渲染出一种苍茫、萧疏的氛围。“秋影”可指秋日的光影,也可指代夕阳下越王台及周围山峦的轮廓,“暮”字则增添了时光流逝、岁月沉郁之感。词人登高远眺,“目送归鸿”,那远去的大雁,牵引着视线,也牵引着思绪,飞向“万里云牵路”的远方。“云牵路”一语双关,既描绘了云层翻涌、仿佛与天际之路相连的壮阔景象,也暗示了思绪被牵引向遥远的历史深处,以及那充满未知与沧桑的漫漫岁月长路。
“古竹风烟迷客步,东江潮落知何处?”紧接着,词人将视线从远景收回,聚焦于脚下的“古竹”之地。“风烟”二字,将古竹镇笼罩在一片朦胧迷离的氛围之中,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历史的迷雾与岁月的沧桑。“迷客步”则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因沉浸在这古地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中而流连忘返、不知身在何处的状态,也暗示了古竹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足以让游人沉醉。“东江潮落知何处?”则将目光投向穿镇而过的东江。江潮有涨有落,这是自然规律,但词人设问“知何处”,并非真的询问潮落的去向,而是借此抒发对历史兴衰、世事变迁的感慨。东江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人事代谢?昔日南越王的盛景,如今安在?这一问,充满了对时空流转、物是人非的深深喟叹,将怀古之思推向深入。
上阕通过对越王台、秋暮、归鸿、云路、古竹、风烟、东江等意象的精心组合,营造了一种雄浑、苍茫而又略带迷离的意境,成功地将读者引入到对古竹镇历史的遐想之中。
二、下阕:梦境追忆,剑影刀光,抒古今之浩叹
词的下阕则转入对梦境的描绘,通过梦境再现历史的风云变幻,并在梦醒之后,以景结情,抒发对现实与未来的展望。“梦里犹临擂鼓处,剑影刀光,都是前朝谱。”在白日的所见所感基础上,词人的思绪在夜晚的梦境中得以延续和深化。“梦里犹临”点明了场景的虚幻与真实交织。“擂鼓处”则将读者带回了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这正是南越王赵佗在此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历史缩影。“剑影刀光”四字,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当年战斗的激烈与残酷。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前朝谱”——如同逝去的乐章,凝固在历史的书页之中。词人在此并未过多渲染战争的惨烈,而是以一种历史旁观者的视角,冷静地审视着这曾经的辉煌与动荡,暗含了对历史规律的认知与对英雄业绩的追怀。
“酒醒推窗残月吐,一声鸡唱千山曙。”梦境终有尽时,当词人“酒醒”之后,推开窗户,看到的是“残月吐”的黎明景象。“残月”通常带有凄清之感,但在此处,与“吐”字相连,却又透出一丝生机与希望。残月将落,黎明将至。紧接着,“一声鸡唱千山曙”,雄鸡报晓,划破了黎明的寂静,千山万壑在晨曦中渐渐苏醒,迎来了崭新的一天。这一句,意境豁然开朗,从之前的历史幽思与苍茫暮色中挣脱出来,转向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现实黎明。“鸡唱”是报晓的信号,象征着新的开始;“千山曙”则展现了光明普照、万物复苏的壮阔景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下阕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将历史的“剑影刀光”与现实的“千山曙色”巧妙连接,不仅深化了怀古的主题,更引出了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使词作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三、以词为媒,辉映现实,展古竹之新篇
我们深刻理解词作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现实关怀,古竹镇“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便利发达的交通资源与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留下了南越王赵佗的遗迹”,这为词中的“越王台”、“古竹”、“东江”以及“擂鼓处”、“剑影刀光”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地理背景。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号召,以及古竹镇“瞄定‘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乡村旅游’定位”,创建示范镇、打造文旅新地标的规划,则与词中“一声鸡唱千山曙”所象征的希望与新生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词人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凭吊,其“梦绕越王山”,更是寄寓了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盼。上阕的苍茫怀古与下阕的黎明新象,恰好构成了古竹镇从悠久历史走向辉煌未来的生动写照。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古竹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其当下的发展注入了文化的自信与精神的动力。
总结:林承强先生的《蝶恋花•梦绕越王山》是一首立意高远、意境浑成、语言精炼的佳作。词人以“梦”为线索,将登临所见的秋日暮景、历史的烽烟战火与黎明的曙光鸡鸣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怀古而不伤今,忆旧而更望新。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有对历史的深沉回望,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对未来的热切展望。正如古竹镇正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进,打造“越王文旅新地标、都市休闲目的地、产业‘融湾’桥头堡”,词作也以其“千山曙”的光明意象,预示着这片古老土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此词不仅是对越王山及古竹镇历史文化的深情咏叹,更是一曲献给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之歌。
来源:林承强诗联图作品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