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多地甲流H3N2占比已超97%,不少人发烧、咽痛、全身酸痛来得猛、退得慢;
中国多地甲流H3N2占比已超97%,不少人发烧、咽痛、全身酸痛来得猛、退得慢;
医生的建议很直接:病中少吃苹果,改用几样家常食材补水、补蛋白,更顶用
最近门诊里咳嗽声此起彼伏,我在走廊听见一个中年大叔说“这回真扛不动了”,护士端着热水一路小跑
说白了,这波H3N2来得早、来得急,像把风一开,家里轮番躺倒
中国疾控中心流感周报显示,第43周南方阳性标本1013份中有926份为H3N2,北方580份中569份为H3N2
这不是感觉,是数据在说话
先把争议点捋清
为什么医生会说“甲流期间少吃苹果”?
苹果性偏凉,纤维多,发烧时肠胃动力本来就打折,生吃多了容易胀气、腹泻,尤其孩子和胃口差的人更明显
这不是要你和苹果“绝交”,而是病中别生吃猛啃,改成少量、煮熟、温热更稳妥
有医生也提到,如果非要吃,搭配温热食材,像煮成苹果小米粥,比冰箱里拿出来直接啃更合适
那到底该怎么吃,才能算给免疫力“加满油”?
我更愿意用三条朴素的原则来讲
第一,多喝温热水和清淡汤,补液是头等大事;
第二,吃得易消化,少油少辣,避免刺激咽喉;
第三,补足优质蛋白和必要维生素
换句话说,胃舒服了,身体才有底气跟病毒耗
落到锅里,几样家里就能凑齐的食材,足够顶用
厨房里我习惯先拍一块姜,闻着那股辛辣,心里就踏实了
先上快手方子:生姜葱白红糖水,热着喝,能出微汗、缓解畏寒
做法很简单:生姜3片、葱白2段,清水500毫升小火煮10分钟,离火后放一勺红糖,趁温热慢慢喝完;
有业内人士提到,糖尿病患者要谨慎红糖量,或改用不加糖的姜葱水
接下来是“万能羹”
番茄鸡蛋豆腐羹,温和、顺口、下咽不扎,既补水又补蛋白
番茄切块煸出红油,加水煮开,打入鸡蛋搅成蛋花,放入嫩豆腐小火再煮3分钟,少许盐调味
汤一上桌,热气往上冒,嗓子像是被好好安抚了一下
有人问,老是清汤寡水会不会没劲?
不妨来点细腻的补口
银耳百合莲子粥,润喉护胃,夜里咳的人第二天会舒服些
提前泡发银耳,和百合、莲子、小米一起煮到米花开,做成半流质,少量多次更合适
更扎心的是,这碗粥常常比你以为的药还“劝人慢下来”
补维C也要讲方法
番茄蔬菜鳕鱼汤,兼顾维生素和优质蛋白,比清水煮面强太多
番茄、胡萝卜、土豆切块,先煮到软糯,再下切成块的鳕鱼,小火5分钟即可,起锅撒一点盐和白胡椒
鳕鱼细腻、不腥,老人孩子都能接受;
有知情营养师提醒,鱼虾过敏体质请避开
家常菜里也能有小惊喜
青豆蒜沫煎蛋,清淡不油腻,补蛋白也补膳食纤维
青豆焯水备用,鸡蛋打散,锅里抹少许油,下青豆和蒜末炒香,倒蛋液定型后翻面,微微焦香就起锅
这道的好处是做得快,忙到团团转时,十分钟搞定一餐的主蛋白
要润肺解燥,南方人常备的老方也派上用场
霸王花杏仁蜜枣汤,清热又润,干咳嗓干的人喝着顺
干霸王花、南北杏、蜜枣加清水小火煮40分钟,稍凉后温温地喝
味道淡淡的,像把一身火气往下按了一点
当然,饮食是助攻,不是主刀
蛋白质是修复身体的“砖瓦”,退烧期尤其要吃够,但别一次塞太多,少量多次更好
我常用手掌法:每天至少有一掌心大小的优质蛋白来源,比如鸡蛋、豆腐、鱼或瘦肉,分餐吃,胃更友好
配菜以清蒸、炖煮为主,少炸少烤,咽喉才不受刺激
症状上,很多网友吐槽这波“又疼又累”
H3N2常见发热、咽痛、肌肉酸痛,较普通感冒更重,这时别硬扛、别乱堆补品,按时休息和补液更重要
家里人发烧,我会把水杯放到触手可及的位置,床头再备纸巾和体温计,半夜醒来不至于翻箱倒柜
别忘了配套的防护
专家反复提醒:勤洗手、戴口罩、室内常通风、出现症状早隔离,能拦住不少传播链
疫苗方面也别犹豫
流感疫苗是预防最划算的“投资”,适合人群尽早接种,能显著降低重症和住院风险
有业内人士提到,接种后仍可能感染,但多数症状更轻、恢复更快,这是现实层面的收益
很多人会把这波和往年那场H1N1混着说,还是要分清
2009—2010年的H1N1是另一条线索,世卫组织曾把警戒提到最高级,最终全球多国受影响;
对我们来说,教训是越早识别、越快响应,越能把影响压小
别被历史吓住,但要把经验用起来
吃这几样,是否就“无敌”了?
当然不是
若高热超过39℃不退,或伴胸闷气急、明显乏力甚至意识不清,请及时就医,不要耽误
还有细节别忽略:对姜辛辣不耐受、胃溃疡的人,姜葱水要谨慎;
糖尿病人喝甜粥要控量;
儿童饮食以医生建议为准,切勿随意加大调料
我最喜欢的画面,是厨房里那口小锅慢慢咕嘟,窗外冷风呼呼,屋里却被一阵热气包住
病里病外,我们都需要一套能自己掌控的小方法,简单、可复制、靠谱,关键时刻不慌乱
当你能把一碗热汤端稳,身体也会给你回馈
最后再把要点放一遍心里:甲流还在走高位,饮食以温热、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生冷苹果一类的凉性食物,补足水分与蛋白质
日常该做的做起来
把家里的小厨房变成“恢复站”,把作息变成“护城河”,把疫苗与手卫生变成“常识”
等身体缓过劲儿,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复杂的东西
需要的是那口及时的热汤,和你认真照顾自己的决心
来源:小渔知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