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甲流去世,医生提醒:甲流高发季,5件事别做,加大感染风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8:4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54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才感冒两天,人就没了?”几天前,武汉一位60多岁的张阿姨因为高热不退被紧急送医,家人以为只是普通流感,没想到短短48小时内病情急转直下,最终因甲型流感并发病毒性肺炎不幸去世。

医生坦言:“每年这个时候,甲流病例都会激增,但很多人总觉得‘就是感冒’,结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其实,甲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它、忽视它、用错了方法对付它

很多人一听“流感”,就当成了“感冒”的升级版本,扛一扛、捂一捂,熬几天就好了。可实际上,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属于流感病毒中变异最强、传播最快的一类,并非小病小痛。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10月以来,我国南方多个省市甲流阳性率持续上升,部分地区学校甚至出现了班级停课现象。

甲流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发病急、症状重,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全身酸痛、虚弱、咽痛、咳嗽;有时还伴有呕吐或腹泻。

一旦病毒攻击肺部、引发肺炎,进展速度可能非常快,尤其是对老人、小孩、慢性病人群,风险极高。

别把甲流当成小感冒,它可不是“捂捂汗”就能扛过去的。

医生表示,除了病毒本身的传染性,一些错误的生活习惯和防护行为也会悄悄“打开感染大门”。尤其在甲流高发期,下面这5件事千万别做:

1.带病上班、上学

“我还能坚持,再请假不合适。”

不少人感冒初期身体不适仍坚持上班上学,殊不知,此时正是病毒传染性最强的阶段。甲流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一咳一喷,空气中就能“飘满病毒”。

更何况,带病坚持还可能加重病情、延误治疗,对别人不负责,对自己更不负责。

如果你有发热、咳嗽症状,建议立即居家休息、尽快就医。

2.随便吃抗生素

“发烧了?赶紧拿点消炎药吃。”

这是很多家庭的“经典操作”。但请注意,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而甲流是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打乱肠道菌群,增加耐药风险。

目前,甲流有专门的抗病毒药物,像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需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效果最佳。

感冒≠感染,别乱吃药,得看清“敌人是谁”。

3.捂汗退烧

“多穿点、多盖点,出汗了病就好了。”

这在很多老一辈人心中是“治感冒秘笈”,但对甲流来说,捂汗不但不能退烧,反而容易引发高热脱水,甚至诱发中暑或抽搐

科学退烧更重要,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同时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水。

别再“焐一焐就好了”,你焐的可能是风险。

4.长期不戴口罩、不洗手

“疫情都结束了,还戴啥口罩?”

很多人对防护已经松懈,尤其在公共场所、医院、公交车、学校等人群密集地,不戴口罩、不洗手,等于大开“防线”

而甲流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手接触病毒后再摸口鼻,就可能被“悄悄带进身体”。

勤洗手、戴口罩,该坚持的时候还得坚持。

5.忽视老人与儿童症状

“他就是有点咳嗽,不用去医院。”

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是甲流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进展更快、风险更高。轻视早期症状,可能错过黄金治疗期。

尤其是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嗜睡、反应迟钝,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必须尽快就医。

孩子一句“头痛”,老人一句“没胃口”,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怕”是没用的,关键是要有备而来。医生建议,预防甲流的“三板斧”,一定要天天做:

1. 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高风险人群

根据国家卫健委推荐,每年流感季开始前(9月~11月),尤其是老人、儿童、慢性病人群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虽然疫苗不能百分百预防感染,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不打疫苗靠抵抗力顶住”,可不是每个人都顶得住。

2. 避免扎堆、少去密闭空间

甲流病毒在低温、干燥、通风差的环境中传播力更强。冬季尽量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场所,尤其是商场、影院、KTV、学校等。

如果必须外出,记得佩戴口罩,回家及时洗手、换衣服。

3. 注意室内通风与个人卫生

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勤洗手、勤消毒,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私人物品。

如果家中有人感染,要尽量隔离居住、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

甲流来势汹汹,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以下症状,务必尽早就医:

体温持续超过39℃超48小时出现剧烈头痛、肌肉酸痛、极度乏力呼吸困难、胸闷、心跳加快儿童出现嗜睡、不吃饭、抽搐等异常表现

医生提醒:甲流感染48小时内是治疗“黄金期”,别因为“怕麻烦”错过了救命时机。

甲流不是“吓唬人”,它的确能要命,但只要防护到位、治疗及时,就能把危险降到最低。

别做甲流高发季“最容易中招”的那个人。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流感防控技术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周报》2025年第42周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甲型流感临床诊治共识(2023年版)》

来源:李木子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