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人物塑造得不走形。虽然用的都是成年人,来扮演书中还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但对主要角色的人物内在性格的塑造,基本贴合原著人物的性格底色:林黛玉敏感多情,同时聪明机灵;薛宝钗成熟稳重大方,但也富有心机;晴雯漂亮刚强,但也脾气暴躁……每个人物都不是单一的标签化脸谱化
87版《红楼梦》,咱先说它最最成功的部分:
一、人物塑造得不走形。虽然用的都是成年人,来扮演书中还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但对主要角色的人物内在性格的塑造,基本贴合原著人物的性格底色:林黛玉敏感多情,同时聪明机灵;薛宝钗成熟稳重大方,但也富有心机;晴雯漂亮刚强,但也脾气暴躁……每个人物都不是单一的标签化脸谱化的;
二、87版在艺术氛围烘托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包括布景、化妆,以及如作诗、作画、行酒令、猜灯谜等,极具文字艺术的情节设置方面,做得足够认真仔细,比如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就真的是在大雪纷飞的场景中,看到了火红的梅花;元妃省亲的回目更是在服装、饰品、排场、礼仪等方面极其考究。
不过即便87版《红楼梦》很经典,但也有三大败笔不得不说:
一、剧中的戏曲部分不伦不类;
87版里的歌曲部分,普遍处理得都很好,《枉凝眉》、《葬花吟》、《晴雯叹》都是相当出彩的影视剧插曲。
可剧中对于戏曲部分的处理就很令人失望了,说京剧不是京剧,说昆曲不是昆曲,完全没有展现出中华戏曲文化的核心魅力。全剧也就第一集,甄士隐抱着英莲,在街上,听到的两句评弹,还保持了传统评弹的味道,后边,到了贾府堂会、元妃省亲时的戏曲表演,就明显不伦不类,只是在故意拉腔,没板没韵了。
二、情节过于分散跳跃,能看懂人物,看不懂故事情节;
或许是受限于当时的拍摄条件,87版《红楼梦》,每一集,不到40分钟的剧集里,都汇集了书中3-4个章回的高潮内容,却少了过度情节的支撑。《红楼梦》原著的一大魅力,就是书中的留白艺术,是曹公运笔时的“不写之写”,是给读者留出足够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而87版电视剧中,将故事里的核心内容全都高度浓缩了,还说白雪红梅那一回,一集故事里,把薛宝琴、薛蝌、邢岫烟进贾府、诗社作诗、栊翠庵讨红梅、贾母给雀金裘等多个章回的内容,全都浓缩进了一集的内容里,让观众感觉,看着确实好看,但看不懂剧情是怎么就这么发展了,看到的就只有人物,没有故事剧情了。
三、同样受到了程高续本和脂批的干扰误导,导致部分人物刻画走形了!
这个缺憾不怪87版,要怪就怪高鹗续本的强行改剧情、改人物底色,外加脂批过度渲染的某些批注误导,导致了部分人物角色,脱离了曹雪芹原笔下的人物特性。就比如小红这个角色,在原著的前期伏笔内容里,小红这个角色,绝对是步步都踩在精明算计的点子上的。
而且其身份与所担职务的反差、各方面的行事作风,都充分体现了,这个人“绝非善类”。而脂批关于“狱神庙情节的批注预告”,以及程高续本对这个人物的洗白,导致本应该是后期反派的这么一个人物,反而成了上进立志的人物代表了。
您这么想,林之孝是好惹的吗?他家的女儿,能是个努力上进的学霸优等生,而且完全心地善良吗?光是她在怡红院做三等粗使丫鬟的初始人设矛盾,就注定了她的身份与角色不一般了,绝不可能是个立志的、黑暗中散发人性微光的角色!
以上仅为不才我,对87版《红楼梦》的一些个人看法。您若有什么指教,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隐士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