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始料未及,中国第1条量子芯片正式投产,光刻机限制没用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8:00 1

摘要:在美国及其盟友步步紧逼的科技战中,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个共识:中国的芯片产业被卡住了脖子,尤其是在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上。荷兰的ASML在美国的联合施压下,死死捂住了顶尖的EUV光刻机,这几乎就是要宣告硅基芯片这条赛道的游戏结束。

西方恐怕还想着拿芯片卡我们的脖子,一天天都不是制裁这个就是制裁那个,但是中国可是丝毫不畏,我们的量子芯片现在可是已经正式投入了生产当中。

西方如今还敢天天拿着那一套制裁来打击我们的芯片发展吗?时代在进步,而我们也必将跟着时代一起进步,管他制裁不制裁。

而西方现在是什么态度?我们中国的量子芯片又到了什么地步?

在美国及其盟友步步紧逼的科技战中,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个共识:中国的芯片产业被卡住了脖子,尤其是在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上。荷兰的ASML在美国的联合施压下,死死捂住了顶尖的EUV光刻机,这几乎就是要宣告硅基芯片这条赛道的游戏结束。

去年8月,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更是把这把火烧得更旺,直接点名AI、半导体和量子技术,明确限制投资,这份禁令预计今年1月就要正式生效。

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似乎山穷水尽,只剩叹息。可谁都没想到,就在大家盯着硅片上那几纳米的线路死磕时,另一条意想不到的路,已经悄悄铺开。

合肥这座城市近年来越来越有看头。2017年,一家名为本源量子的公司在这里悄然成立,它的背后,站着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个硬核的学术后盾。这家公司的掌舵人郭国平,持股比例超过两成,却掌握着超过三成的表决权,足见其核心地位。他们选择的赛道,正是超导量子技术。

这可不是在原有地图上找条小路,而是直接换了张新地图。量子芯片的玩法,跟传统芯片根本不是一回事。传统芯片是在硅片上用光刻机蚀刻出亿万个晶体管,追求的是极致的精细。而量子芯片,它的核心单元叫“量子比特”,是用超导材料和一种叫“约瑟夫森结”的结构制成。

它不需要在硅片上雕刻出头发丝万分之一细的线路,它的技术核心,是如何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环境中,精准地制造和操控这些量子比特。说白了这就好像一个是造微雕,一个是建冷库,技术壁垒完全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光刻机在量子芯片成本结构中的占比,远没有传统芯片那么夸张,后者能占到四分之一。本源量子根本用不上EUM光刻机,上海微系统所等单位提供的中端光刻机就足够满足工艺需求了,这就巧妙地绕开了那个最棘手的封锁。

悟空出世有多猛

2023年6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发生了:本源量子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这不仅仅是一个实验室样品,而是一条实实在在的产线。从投产到去年9月,生产能力就爬升到了每个月产出数十片晶圆的水平。

截至今年10月,这条产线已经迭代处理了超过1500批次的晶圆流片,这个速度相当惊人。更关键的是,产线的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超过了80%,连铌钛合金这样的核心原材料都实现了本地化供应。这是一条从头到脚都烙着“自主”印记的生产线。

这条线上诞生的明星产品,就是名为“悟空”的量子芯片。它体内封装了72个量子比特。当然,平心而论,这个数字跟国际巨头比还有差距,比如IBM的Heron芯片有156个量子比特,谷歌的Willow也有105个。

但数量不是故事的全部。为了驾驭“悟空”,本源还迭代出了第四代测控系统“天机4.0”,实现了对超导芯片信号自动化的高效控制。有芯,有控,才是一套完整的系统。

芯片造出来不是摆设,得看疗效。本源量子直接把“悟空”拉到了当前最火的战场——AI大模型训练。结果怎么样?惊喜来了。利用“悟空”芯片的算力,AI模型的训练效果直接提升了8.4%,同时,模型所需的参数量竟然减少了76%。

这意味着什么?AI模型实现了“瘦身增效”,用更少的资源,跑出了更好的结果。这对于动辄吞噬海量算力和能源的大模型来说,简直是福音。

这种优势在某些特定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比如在解决图论这类极端复杂的算法问题时,量子计算的性能可以远超传统超级计算机。

这不禁让人想起2021年,同为中科大背景的潘建伟团队搞出的“祖冲之号”,在处理特定任务上,比当时全球最快的超算要快上亿倍。虽然潘团队专攻的是光量子路线,但这足以证明,量子这条赛道,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回过头来看最初的问题:光刻机的限制是不是没用了?对于传统芯片赛道,那道坎依然存在,无比真实。但对于量子芯片这条新路来说,封锁EUV光刻机,就像是在一条高速公路上建起高墙,却没发现对手根本没走这条路,而是开上了另一条崭新的轨道。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本源量子在某年9月16日已经启动了IPO辅导备案,这说明它已经准备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西方的策略,是基于现有技术路径的封堵。但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中国不仅在努力攻克眼前的难关,更在布局一个全新的、规则完全不同的未来战场。

量子芯片的产业化,特别是这条自主生产线的投产,就是一个清晰的信号。这场科技竞赛,远未到终局,甚至可以说,一个新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