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海拔近400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西南石油大学“助学励志 育在色达”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了为期三周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这支由2名指导教师与37名在校学生组成的队伍,针对当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情况,不仅开设了科学、艺术、心理等多元领域的
近日,在海拔近400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西南石油大学“助学励志 育在色达”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了为期三周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这支由2名指导教师与37名在校学生组成的队伍,针对当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情况,不仅开设了科学、艺术、心理等多元领域的课程,更通过联动地方政府、深挖本土红色文化等举措,在精准帮扶与精神传承的实践中,为高原学子拓宽了知识视野、注入了成长动力。
聚焦“急难愁盼”精准服务幼小衔接色达县城小学地处高寒牧区,暑期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是长期面临的挑战。“孩子们渴望知识,渴望了解世界,”色达县城小学校长张静表示,“但师资和课程结构是主要瓶颈”。如何将志愿服务做在“刀刃”上?大学生志愿者将目光锁定在当地家长急难愁盼的幼小衔接问题上,主动与色达县教育局携手,共同开展幼小衔接班活动。除了精准对接当地教育 “刚需”,服务队更紧扣 “五育并举” 理念,通过丰富的美育课程为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 “视窗”。
在色达县城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插花课热闹开课。课堂上,志愿者手把手传授选枝、修剪与搭配技巧。孩子们从最初的手足无措,慢慢放开思路发挥想象力,将普通花叶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四年级学生卓玛在志愿者 “想想草原上花朵自然生长的姿态” 的启发下,巧妙搭配出 “风吹花草动” 的灵动意境。“这堂课不仅是艺术教学,更是美育理念的播种。”
此次志愿服务,是西南石油大学青年学子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于奉献中体察国情民情的生动实践,更搭建起高校资源与高原教育需求的对接桥梁。服务队后续将以 “线下跟进+线上指导” 的方式持续发力,巩固帮扶成效,让教育薪火在色达温暖传递。
End编辑:刘婧棵(哈尔滨工业大学)
校对:李梓涵(陕西科技大学)
责编:朱富江校审:盖奕洁投稿:zgqnzyz@126.com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