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0日,巴西气候大会现场有点反常,美国联邦政府一个人都没到场,空出了30年来最冷清的位置。没想到,加州州长纽森却意外登台,不仅把特朗普的气候政策批了个底朝天,还当着各国代表的面,点名夸了中国的清洁能源。
2025年11月10日,巴西气候大会现场有点反常,美国联邦政府一个人都没到场,空出了30年来最冷清的位置。没想到,加州州长纽森却意外登台,不仅把特朗普的气候政策批了个底朝天,还当着各国代表的面,点名夸了中国的清洁能源。
这场“州长顶替总统”的戏码,直接把美国的内部分裂摆到了联合国的台面上。
问题是,纽森凭什么敢这么“顶风作案”?他夸中国是出于合作考量,还是另有所图?
这几年纽森在美国国内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不光是因为他是特朗普的政治对头,更因为他背后站着的是加州这个“经济怪兽”。
2025年初,纽森在公开场合放话说,加州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排进了全球前四。一个州的经济体量能打成这样,说它是“国家级”也不夸张。
更重要的是,加州从来没把联邦政策当成“唯一指导”,特朗普早年带头退出《巴黎协定》,加州没跟着走,反而自己搞起了减排目标,大力搞新能源。
电动车、光伏、碳交易,加州干得比不少国家都先进。这些年纽森带着一套“自己玩自己的环保战术”,早就习惯了“不听联邦指挥”。
所以这次他以地方官员身份出现在联合国,并不是“越权”,反倒是“惯例升级”,而且这种“地方外交”在美国并不罕见,只是纽森把它玩得更高调。
很多人也看得出来,他这波操作不只是为了环保发声,也是给自己未来的大选布局铺路。
他近来在播客上频频露面,话题从经济聊到外交,风格更像总统候选人。他还在南卡搞活动、推动选区改革,这些都是为2028年做准备。换句话说,他是把COP30当成了一次“试镜”。
纽森在会上话说得很直,他表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进展“系统性”,不仅搞出了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还把清洁能源变成了经济增长点。他觉得这种“把环保当生意做”的思路,加州也在学,而且学得还挺认真。
相比之下,他对特朗普的批评就毫不客气了,说这届政府还在保护煤炭石油,像是“让美国回到蒸汽机时代”。
这话听上去像是在打嘴仗,但其实是拿现实业绩对比战略方向。一个在搞未来产业,一个在守着老本吃饭,谁更有远见不用多解释。
很多人觉得纽森在国际场合夸中国是不是出格了,但从加州的角度看,这根本不算“亲中”,更像是“合算”。
纽森也不是头一次走这条路,他几年前就访过中国,聊的内容不仅包括农业合作,还涉及港口、科技、碳交易这些敏感领域。
联邦在搞关税战的时候,加州还在想办法和中国搞事后补救,有些政策联邦不批,加州就绕道合作。说到底,纽森的对华姿态,是建立在加州实际利益上的。
特朗普这几年一直在推进所谓“脱钩战略”,对中国的态度强硬得没得说。但问题是,美国的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大州,根本不想脱钩,加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等地,早就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加州在2025年春天直接起诉特朗普政府,说他的关税政策伤害了州内企业、侵犯了州权。这是真刀真枪地打官司,而华盛顿州更直接,派出商务代表团访华,公开表态说“我们和华盛顿特区不是一回事”。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格局:联邦政府在搞强硬路线,地方政府在搞务实合作。特朗普政府缺席COP30,就是这种分裂的具体表现。
而纽森的出现,等于是在国际场合给美国“补个台”,只是这个“台”演的是完全不同的剧本。
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这一幕也很有启发意义,欧盟、巴西等国家都注意到,美国是有多个利益中心和声音,这种“多声部外交”虽然复杂,但也给了其他国家操作空间。比如可以绕开联邦,和地方搞环保合作、技术交流,甚至贸易协议。
纽森这次在联合国的表现,绝不只是一次“临场应变”,他所代表的是美国地方政府在全球化体系中寻求更多自主权的趋势,他们想自己决定对外合作的方式和内容。
这对中国来说其实是一种机会,当联邦层面对华强硬难以缓解时,通过地方合作维持沟通,可能是更现实的选项。
中国已经在和加州、华盛顿州等地建立了不少项目基础,如果能沿着这条路径继续推进,未必不能在大国博弈中找到缓冲地带。
当然,也不能指望纽森这种地方力量能彻底改变中美关系的基调,但至少它能为双边关系增加一些“韧性”,让合作的可能性不被完全掐死。在全球动荡不断的当下,这种战略缓冲意义一点不小。
纽森的出现是美国内部多元化外交力量的一次高调亮相,这是地方政府对联邦政策失衡的一种回应。
在多极化的世界中,美国正在走向多中心化,纽森就是这个过程的缩影。对中国而言,这种变化值得善用,也需要冷静对待,因为未来的美国可能不止一个外交口径。
来源: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