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养牛牧草选择指南:高产牧草的因地制宜品种筛选与种植管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7:11 1

摘要: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山地省份,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1-19℃,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无霜期长,为牧草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然而,地形破碎、耕地分散、冬季低温等问题制约了饲草供应的稳定性。根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数据,贵州牛羊养殖成本中饲草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山地省份,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1-19℃,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无霜期长,为牧草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然而,地形破碎、耕地分散、冬季低温等问题制约了饲草供应的稳定性。根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数据,贵州牛羊养殖成本中饲草占比超60%,本地化、高产化的饲草种植是降本增效的关键。

当前,贵州养牛以黄牛(如关岭牛、思南牛、威宁牛)为主,这些品种耐粗饲、适应性强,但需搭配高蛋白、高能量的牧草以提升肉质与生长速度。因此,牧草选择需兼顾产量、营养、抗逆性及与本地生态的适配性。

特性:巨菌草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属四碳植物,光合效率高,耐寒性优于皇竹草(可耐-4℃低温),适合贵州中高海拔地区种植。其植株高大(最高7米),分蘖能力强,年亩产鲜草300-450吨(水肥充足条件下),粗蛋白含量达12%-15%,糖分高,适口性好。种植技术种节选择:选用粗壮、无病虫害的茎节,每节1-2芽,整根种植时株距50厘米、行距80厘米。 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坡地、河滩或沙地均可,整地后覆盖2-3厘米细土,保持土壤湿润。 收割管理:植株高100-170厘米时收割,年割5-6次,留茬10厘米以利再生。适配场景:规模化养殖场、冬闲田利用,可搭配黑麦草实现四季供草。特性:增润草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耐寒性更强(可耐-6℃低温),冬季保持青绿,年亩产鲜草20-30吨,粗蛋白含量18%,叶片宽厚多汁,消化率高,牛羊喜食。其分蘖能力极强,种植一次可利用20年,管理粗放。种植技术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以茎节为种苗,按3-4节切段,斜插或平放于土中,覆土3-4厘米。 水肥管理:喜肥水,生长期需追施氮肥,每次收割后结合中耕除草施肥。适配场景:家庭农场、山地放牧型养殖,可制作青贮或干草粉作为补充饲料。特性:甜象草属狼尾草属,耐短时轻霜(冬季-3℃以上安全越冬),年亩产鲜草15-20吨,茎秆松脆、口感清甜,适口性优于皇竹草。其根系发达,耐旱性强,适合贵州低海拔温暖地区种植。种植技术整地施肥:深耕20厘米,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公斤,行距50-70厘米、株距40-50厘米。 收割利用:株高100-120厘米时收割,年割6-8次,留茬10-20厘米。适配场景: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如黔西南、黔南),可与豆科牧草混播提升营养。白三叶:多年生豆科牧草,耐寒不耐热,适合贵州中高海拔地区(如毕节、六盘水),干草粗蛋白含量24.7%,鲜草含4.9%,可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提升营养。光叶紫花苕:冬性豆科牧草,耐寒性强,可在农作物收获后接茬种植,填补冬季饲草缺口,鲜草产量3000-5000公斤/亩。政策引导:落实贵州省《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对饲草种植给予补贴,推广“见犊补母”等激励政策。技术推广:依托科研院所(如贵州省农科院)开展牧草种植培训,推广“一年两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等技术。产业链整合:培育“种、收、加、储、销”一体化饲草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贵州养牛牧草选择需以“高产、高蛋白、抗逆性强”为核心,结合地形气候条件,优先推广巨菌草、增润草、甜象草等禾本科牧草,搭配白三叶等豆科牧草提升营养。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强化政策支持与技术推广,可实现饲草本地化供应,推动贵州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甜象草

来源:本草情报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