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往前翻十年,他过生日能收到半个娱乐圈的排队贺图,如今连合作三次的导演都没吱声。落差来得太快,网友把锅扣在演技、恋情、油腻标签上,却没人敢提真正的死穴:观众对中年男星容错率已降到零。
48岁生日微博只有两条圈内祝福,黄晓明这次被扒得连滤镜都不剩。
往前翻十年,他过生日能收到半个娱乐圈的排队贺图,如今连合作三次的导演都没吱声。落差来得太快,网友把锅扣在演技、恋情、油腻标签上,却没人敢提真正的死穴:观众对中年男星容错率已降到零。
电影《最后的真相》花了八个月跑路演,票房停在2.3亿。片方算账时发现,黄晓明个人票房贡献度还不如同档期新人主演的文艺片。猫眼后台数据更扎心:想看人群里35岁以上占比七成,年轻观众根本懒得点开预告。投资人立刻把同类项目男主名单里他的名字往后挪了两页。
综艺里他主动拿“明学”自嘲,现场嘉宾笑完还是选更年轻的搭档组队。节目组剪辑给足镜头,热搜却只挂了三小时,评论区高赞只有一句:不想看中年王子补课。温和人设没换来新粉丝,老观众还在回味当年《大汉天子》的滤镜,可惜滤镜救不了实时收视率。
业内倒没把他一棍子打死。制片人A说,黄晓明报价只有顶流三分之一,档期好谈,配合度高,自带商务资源,对中小成本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于是主旋律配角、网球传记片里的反派、悬疑网剧的反派boss继续递到他手里。戏约没断,只是从一番掉到特出,片酬腰斩再腰斩,他照样每天提前两小时到片场。
真正致命的是人群断层。95后观众对“教主”没有情怀,刷到他在电梯里抱女主转圈只会觉得尴尬。短视频平台把这段剪成鬼畜,播放量三天破亿,原剧反而没人讨论。中年男星想翻红,得先让年轻人愿意点进十五秒视频,否则连被嘲的资格都没有。
女友叶柯事件后,他团队把社交账号交给专业公司运营,一周只发两条,全是公益和剧照。低调没能换来口碑回血,网友解读成心虚。同期85花们离婚后被夸独立,中年男星恋爱却像犯错,性别差异在舆论场被无限放大。黄晓明没回怼,也没卖惨,选择沉默,沉默又被说成默认。
四月确定出演陈可辛的《独自·上场》,原型是李娜父亲,人物设定暴躁又倔强,台词量不大,情绪浓度极高。预告片里他两鬓斑白,抬眼的一秒被赞像换了灵魂。如果成片能保持质感,大概率能拿一个最佳男配提名,再往前一步,得看评委愿不愿意把票投给曾经的全民偶像。
中生代男演员都在熬同一道关:票房、奖项、热度至少要保住两样。黄晓明目前只剩业内口碑,再丢就真出局。同龄的邓超转去导喜剧,黄渤减产保质量,吴京押宝主旋律,大家各找退路,没有标准答案。黄晓明选的是最笨的那条:继续拍,拍到观众重新相信为止。
下一次生日,如果还是只有两条祝福,他大概率会提前关评论。不是玻璃心,是知道任何解释都会被截图二次传播。娱乐圈向来先敬罗衣后敬人,作品上映那天,弹幕比微博评论更真实。想翻身,只能等片尾字幕里出现自己名字时,观众不急着滑走。
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拍戏比过生日简单。至少镜头里的情绪有剧本,现实里连笑几分几秒都会被截成表情包。48岁,他学会把期待值调到最低:戏能播,角色不被骂,身边人还在,就够。至于是不是C位,早没那么重要。
观众也不用急着唱衰。内娱换代快,今天被嘲过气,明天一部黑马就能翻盘。黄晓明手里还有三张底片没播,题材各异,角色都不是帅大叔。只要其中一部爆了,风向立刻反转。那时生日祝福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至于能不能等到,得看他肯不肯继续熬。
来源:青涩书签0ee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