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破圈,究竟是破什么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7:34 1

摘要:前不久,由流媒体网主办的「天津论道」圆满举办。这届论道以“视听破圈 智联无界”为主题——既然主题中有“破圈”,自然少不了众多“非传统视听力量”的参与。

前不久,由流媒体网主办的「天津论道」圆满举办。这届论道以“视听破圈 智联无界”为主题——既然主题中有“破圈”,自然少不了众多“非传统视听力量”的参与。

近年来,作为连接产业内外的重要交流平台,「论道」的参会阵容正不断拓宽,不仅有来自电视大屏和智能视听领域的核心企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创新型企业和跨界力量的加入。

在视听产业迈向深度融合与结构重塑的当下,这些新兴力量,无疑能为行业注入新的思考与助力。

今年的「天津论道」尤为如此:

从大屏院线新模式到小红书内容营销,从家庭屏到车载屏,从高端音响到AI机器人,多元场景和业态在「天津论道」上的同场共振,让“视听破圈”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带来更丰富的启示和想象空间。

IPTV大屏院线,在更广坐标系中寻找增长

近几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电视大屏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用户增速放缓、增收压力加剧。在此背景下,更凸显出行业向外破圈寻找增量的必要性。

此次「天津论道」上,欢网科技董事长&CEO吴盛刚就表示:

破圈不是选择,而是必然。当用户注意力跨屏流动,当竞争从单点升级为生态对决,产业必须跳出零和博弈,在更广坐标系中寻找增长。

在这样的考量下,欢网科技携手全国新媒体代表、欢喜传媒等产业各方,在「天津论道」上举行了“IPTV大屏院线”启动仪式。

这一项目旨在将影院级电影及重磅影视资源注入大屏,打造全国联动、宣发一体的全新阵地,让大屏深度融入影视作品的全生命周期。(推荐阅读:《从银幕到客厅,电影产业的新叙事》)

这不仅为用户创造了“在家即享院线新片”的高价值场景,为影视方开辟了增量收益渠道,更通过释放IPTV的媒体平台价值,构建了一个用户、内容方、平台方多方共赢的新生态。

欢网科技运营商事业部副总经理孟妍表示,“家庭大屏新院线”不仅是对电影宣、发路径的补充,更是对媒体价值、内容运营与商业逻辑的重新定义。

可以说,“IPTV大屏院线”的探索,打破了平台圈、电影圈、广告圈与传媒圈的边界,并将构建一个内容有生命、平台有温度、商业有响应的大屏影音新生态。

小红书背后的跨屏新路径

作为强内容型平台,小红书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有目共睹。

bbk!明堂破圈创始人于玮麟在「天津论道」的发言中指出,许多人已将小红书当作“新一代搜索引擎”使用。

他介绍,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前,在社交媒体上会进行四次搜索,而第一次搜索通常发生在小红书。如果一个产品或内容在小红书上没办法查到,它很可能就失去了被用户二次搜索的机会。

于玮麟表示,小红书的营销价值可概括为一个公式:

小红书=百度+垂直社区+舆情媒体+麦肯锡。

那么,小红书能和大屏产生怎样的衔接呢?

于玮麟表示,消费者在小红书的消费路径是:逛-搜-种草-验草-分享。用户在其他平台,比如在大屏看到广告后,会回到小红书进行验证,查看真实用户的评价,最终决定是否消费。

例如,电影《戏台》在大屏点播指数非常高,在小红书的月搜索量也超过200万,同样很高,与点播指数高度匹配,说明可能会影响观看决策。

再比如,某款面霜产品通过大屏投放、小红书种草,在1个月内,由品类排名200名开外跃升至第一,并收获了海量自发笔记。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于玮麟表示,小屏的独特之处在于人人都是创作者,用户可与品牌高频交互,如何借助用户的创作力,是跨屏营销需思考的方向。而随着未来大小屏数据打通与回传的进一步实现,也将为跨屏营销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车载屏,下一个视听新战场?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有目共睹,而对于车上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车载屏,各方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流媒体网车载屏专家邓礼帆指出,2025年,车载屏的可运营条件才逐步成熟,是一个转折点。

因为在此之前,尽管车载屏数量不少,但是芯片算力、软件生态、数据体系、支付系统等,都不够成熟。

而且,所有辅助性功能与服务,都要向驾驶和安全让位。

直到今年,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用户在车内停留时间变长、娱乐与交互需求上升,以及AI大模型和高算力芯片的应用,才让车载屏的市场前景被进一步打开。

邓礼帆指出,关于车载屏最有价值的视听场景,首先是从油车时代延续下来,同时也是最普遍的音乐需求。

他举例说,某主机厂100万的可运营用户里,某APP拿到了近500万的用户付费,而且高端套餐的付费率超过25%。这说明车载硬件的升级,让用户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买单。

至于长视频,邓礼帆表示,目前从商业运营的角度看,基本没戏。

不是用户不看,而是用户不愿意为长视频买单,车载屏的发展趋势像手机,而手机上长视频也不是主流。

反倒是微短剧,用户在等红绿灯、充电,或打发无聊时间时会看。

不过,车载屏微短剧的商业化仍是挑战,主要因为用户对车载广告普遍排斥,所以这一市场仍需观察。

总的来说,车载屏未来虽然具备成长空间,但对视听等非汽车行业而言,当前的运营规模仍然有限,适合的行业火候尚未到来。

“满血版”超高清,如何落地新终端形态?

我们都知道,2025年是“超高清发展年”。今年以来,从超高清直播频道落地,到头部IP节目超高清制作,再到千万级超高清终端部署等等,行业进展迅速。

北京元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黑维炜指出,全球影音产业的发展趋势只有一条主线,就是“沉浸式影音体验”。

但在黑维炜看来,虽然当下有了很多“满血版”超高清——也就是“超高清晰度的视觉+环绕声/全景声的听觉”内容,但落地到终端的时候,环绕声部分往往被降级为普通立体声,沉浸感失去了一半。

在此背景下,元响联合行业伙伴,打造了行业首款“满血版”千元档智能音响,这台环绕声音响不仅便宜易用,而且还提供丰富的菁彩视听内容生态,更拥有自己的Launcher系统、服务平台。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集成了家庭影院所需各类软硬件的设备——内置机顶盒、解码器、功放、环绕音响、大屏应用、生态接口……

而基于这台“满血版超高清”终端,无论是家庭影院、家庭音乐厅、卡拉OK、亲子游戏、疗愈正念,还是酒店助眠等场景,都能有更好的助力。

大屏之外的“家庭陪伴新载体”

和智能音响、电视大屏在家庭场景中的核心“陪伴”功能类似,多数家庭智能终端都离不开陪伴属性,而家庭AI陪伴机器人,正是当下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从规模上看,2024年全球AI玩具(智能玩具)市场规模已达181亿美元。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玩具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在此背景下,杭州极视科技有限公司就打造了基于大模型的AI陪伴机器人,是可以提供有趣、智能、个性化情感陪伴的类宠物机器人产品。

不过,极视科技CEO葛家银也指出,AI陪伴机器人的形态可以多样化,不一定要拘泥于人形或宠物形,但应该具备一定的“未来感”。

在具体的家庭应用场景方面,AI陪伴机器人可以适用于包括陪伴教育、居家安防、云视频电话、健康、音乐休闲、儿童玩伴等众多场景。比如AI机器人可以成为“空间遥控器”,与电视、智能家居等协同,像是帮用户在电视上换台、帮孩子打电话等。

葛家银还提到,在商业模式上,面向运营商、教培行业等,AI陪伴机器人都可以接入,从而共建应用场景。只是目前行业整体尚处早期阶段,尤其是在C端市场的普及规模上仍需扩大,但前景可期。

小结

虽然上述案例只是我们从本届「天津论道」中选取的少量内容,但不难看出,当下视听行业的“破圈”已不再是概念或口号,而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无论是欢网的“IPTV大屏院线”,还是小红书的跨屏营销逻辑,抑或车载屏、智能音响、AI机器人等新兴终端的崛起,都体现出视听产业正在主动跨越设备、场景与行业边界,实现内容、渠道、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多维融合。

尽管部分领域可能仍处于发展早期,但在技术升级与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未来潜力依然值得期待。

而这种跨屏共生的新生态,必将成为推动智能视听产业持续进化的重要动力。

来源:流媒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