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关注资源股的朋友都在聊洛阳钼业,这公司的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2025年前三季度净赚142.8亿元,同比暴涨72.61%,比去年一整年赚得还多,营收也冲到了1454.85亿元;手里攥着全球都稀缺的3444万吨铜、540万吨钴资源,刚官宣要砸10.84亿
最近不少关注资源股的朋友都在聊洛阳钼业,这公司的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2025年前三季度净赚142.8亿元,同比暴涨72.61%,比去年一整年赚得还多,营收也冲到了1454.85亿元;手里攥着全球都稀缺的3444万吨铜、540万吨钴资源,刚官宣要砸10.84亿美元建KFM二期项目,未来还要新增10万吨铜产能。一边是实打实的赚钱能力,一边是新能源赛道离不开的顶级矿产,大家难免好奇:这洛阳钼业,能在11月成为A股的热门黑马吗?其实追热点、看企业,大家图的都是“有硬实力托底,还能踩中风口不踩雷”,它能不能火,核心就看这波实打实的优势,能不能接住市场的关注度。
先说说这142亿净利润的含金量,真不是靠运气凑出来的。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铜产量飙到54.34万吨,同比涨14.14%,钴产量8.80万吨,这俩核心矿产刚好赶上了价格上涨的好时候。尤其是钴价,受刚果(金)出口配额收紧影响,前三季度LME钴价环比涨了12.51%,达到25.96万元/吨,到11月国内电解钴库存只剩2800吨,仅够10天需求,价格还在稳步往上走。铜价也很坚挺,前三季度LME铜均价环比涨2.9%,11月依旧稳在9700美元/吨以上,高盛更是预测2026年可能突破12000美元/吨。除了价格红利,公司降本增效也很给力,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同比降10.96%,国内钼铁生产降本明显,海外矿区的资源回收率也创下新高,赚钱效率越来越高。更难得的是,公司矿山端收入占比已经提到42%,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越来越扎实,不再靠贸易业务“撑场面”,盈利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再看它手里的矿产,说是“新能源时代的硬通货”一点不夸张。核心的铜钴矿都布局在刚果(金),TFM矿坐拥3013万吨铜资源,品位高达2.24%,KFM矿更是全球顶尖的高品位钴矿,钴品位0.91%,还附带430万吨铜资源。这两座矿2024年投产以来,产量增速特别猛,2024年铜产量65万吨、增长55%,钴产量11.4万吨、增长106%,2025年前三季度还超额完成了产量目标。国内还有三道庄、上房沟两座优质钼钨矿,钼资源总量84万吨、钨11万吨,是全球领先的钼钨生产商,2024年这部分业务营收就有81.19亿元。最近刚收购的厄瓜多尔金矿,还完善了多矿种布局,相当于给未来业绩加了层“安全垫”。现在全球都在抢新能源相关矿产,铜是新基建、AI算力中心的刚需,每辆新能源车用铜量是燃油车的4倍,钴更是三元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人形机器人单台用量就达12公斤,洛阳钼业手里的这些矿,刚好踩中了最热门的需求风口,根本不愁卖。
政策和行业趋势也都在给它“添力”。国际上,刚果(金)2025年2月开始实施钴出口禁令,后来改成配额制,2025年出口配额仅1.81万吨,2026-2027年每年也才9.66万吨,仅为2024年实际出口量的44%,直接让全球钴供给腰斩。而洛阳钼业作为当地龙头企业,拿到了35.9%的配额,在供给收紧的市场里占尽优势,议价权大大提升。国内方面,2025年11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矿区发展新能源、建设光伏基地和智能微电网,这正好契合洛阳钼业在刚果(金)建设Heshima水电站的规划,未来矿区电力供应有保障,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完全符合绿色发展趋势。另外,6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让铜、钴这些矿产的需求有了长期支撑,毕竟算力中心的变压器、电缆都离不开铜,新能源储能也需要大量钴电池,需求端的增长逻辑特别扎实。
还有个关键布局就是10月24日公告的KFM二期项目,投资10.84亿美元,预计2027年投产,每年能新增10万吨铜产能。这个项目可不是盲目扩张,KFM矿和现有TFM矿能形成协同效应,共享开采设备、运输线路和加工设施,大大降低开发成本。而且现在铜价长期看涨,等项目投产时正好能赶上行业红利期,进一步扩大盈利规模。加上公司远期目标是在刚果(金)实现80-100万吨铜产量,现在已经有54万吨的基础,后续增长空间很明确,机构也特别看好,中信建投给出“买入”评级,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能涨到199.89亿、248亿、279.28亿元,增长预期一目了然。
更让人放心的是,公司还有新能源巨头背书。宁德时代是洛阳钼业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4.79%,这种“资源+下游”的绑定模式,不仅能保障钴、铜等产品的稳定销路,还能在产业链合作上探索更多可能,比如联合研发高纯度矿产材料,切入高端电池供应链,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
不过市场上对它11月能不能火,看法也不一样。看好的人觉得,前三季度142亿净利润已经把实力摆上台面,矿产稀缺性越来越强,钴铜价还在高位,KFM二期项目又给未来画了清晰的增长蓝图,加上政策和需求都在往上走,11月大概率能稳住关注度甚至往上冲;而且有宁德时代背书,产业链协同优势明显,比其他资源股更有“故事可讲”,容易吸引资金关注。
担心的人则有自己的顾虑:虽然长期逻辑好,但短期矿价波动风险不小,铜价从10月高位有所回调,要是11月宏观经济有变化,可能会影响市场情绪;KFM二期项目要2027年才投产,短期内没法贡献业绩,前三季度盈利里贸易业务还占了61%,这部分业务波动大,能不能持续盈利不好说;另外,海外项目有政策和运营风险,刚果(金)的配额政策后续会不会变,汇率波动会不会侵蚀利润,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让部分投资者不敢轻易下手,影响短期热度。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现实依据,市场热度的形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洛阳钼业要在11月火起来,核心是平衡“短期情绪”和“长期逻辑”:短期来看,业绩利好已经部分兑现,矿价波动可能让股价有起伏,但只要钴价不出现大幅回调,铜价能稳住9500美元/吨以上的支撑位,市场对它的信心就不会垮;长期来看,它手里的铜钴资源是新能源时代的“刚需品”,供给收紧、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变,KFM二期项目落地后还能进一步提升产能,加上降本增效和政策支持,基本面只会越来越扎实,这才是吸引长期关注的核心。
当然,要真正成为11月的热门黑马,还得把潜力落到实处:加快KFM二期建设和Heshima水电站进度,让市场看到产能释放的明确时间表;继续优化贸易业务结构,提高矿山端收入占比,增强盈利稳定性;应对好海外运营风险,确保配额和生产不受影响,给投资者足够的安全感。只要这些动作能扎实推进,它不仅能在11月收获关注度,更能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说到底,洛阳钼业前三季度赚142亿+手握顶级矿产的组合,本质是“资源稀缺性”与“产业趋势”的双向契合。它不仅是公司自身战略布局的成功,更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全球核心资源领域的竞争力提升,以及新能源转型背景下,优质资源企业的价值回归。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人形机器人等产业的持续壮大,铜钴等矿产的战略价值会愈发凸显,而洛阳钼业通过提前布局、完善产业链,已经抢占了有利位置。这种“手里有矿、心里有底”的发展模式,既能抵御市场短期波动,又能稳稳接住长期趋势红利,这正是它能吸引投资者目光的核心逻辑,也是资源型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来源:棉花似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