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多西环素在预防精神分裂症中的潜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1 18:59 1

摘要:由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教授Ian Kelleher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写道,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初步但令人振奋"的可能性:多西环素治疗可能降低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新研究显示,常用于治疗感染和痤疮的广谱抗生素多西环素(doxycycline )可能有助于降低高风险青少年罹患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概率。

芬兰一项注册研究显示,与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的同龄人相比,接受精神卫生服务并使用多西环素治疗的青少年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降低约30-35%。

由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教授Ian Kelleher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写道,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初步但令人振奋"的可能性:多西环素治疗可能降低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由于这项研究本质上是观察性的,而非随机对照试验,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对因果关系得出明确结论,”Kelleher在新闻稿中表示。“但这是一个重要信号,需要进一步研究多西环素和其他抗炎治疗对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保护作用,以此作为潜在降低成年后罹患严重精神疾病风险的手段。”

该研究于2025年11月5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

先前关于多西环素与精神病风险关联的研究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尽管部分研究表明该抗生素对治疗现有精神障碍无效,但研究人员指出,有证据表明多西环素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功能。

为了检验多西环素是否可能具有预防效果,Kelleher及其同事在人群范围数据集上应用了目标试验模拟设计,以测试这种据称具有神经保护特性的抗生素是否能预防高风险青少年患精神分裂症。

利用芬兰的健康记录,他们确定了56,395名在13岁至18岁期间接受过住院或门诊精神科服务并曾使用抗生素的个体。其中,16,189人(29%)曾接受多西环素治疗。

服用多西环素的受试者在进入随访时年龄较大(平均年龄18.8岁 vs 15.4岁)、女性比例更高且精神疾病诊断类型不同。

凯莱赫表示:“如果这是一项典型的观察性研究,这些因素就会成为重要的潜在混杂变量。”Medscape医学新闻.

然而,这项研究的优势在于它采用了目标试验模拟框架,利用专门设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差异......并将估计值提炼至药物本身可能产生的效应,”Kelleher解释道。

10年时,接受非多西环素抗生素治疗的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为2.1%。

相比之下,使用多西环素10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在低剂量(累计剂量

15年风险的研究结果相似,且在门诊和住院青少年精神病样本中保持一致。

据推测,多西环素对精神分裂症的潜在保护作用可能源于其能力减少炎症并影响突触修剪。

有趣的是,动物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即使在低剂量下,多西环素也能对'习得性免疫'产生长期影响,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而小胶质细胞是大脑常驻的巨噬细胞,负责突触修剪(synaptic pruning)——即大脑细胞连接被'修剪'或切断的正常过程,"Kelleher说道。Medscape医学新闻.

"精神分裂症患者似乎存在过度的突触修剪——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活性来降低患病风险。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验证这一机制,"Kelleher表示。

长期以来,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症状态上调与免疫功能障碍的证据已被广泛记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马萨诸塞大学陈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马萨诸塞大学MIND研究所主任(未参与这项新研究)的Xiaoduo Fan(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

例如,Fan团队的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异常模式,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IL)-1校对、IL-6和TNF-α水平升高。

Fan表示:“我们团队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炎症和免疫过程的失调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和治疗反应有关。”

例如,他的团队研究发现,特定炎症生物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和白細胞計數)水平升高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相关。此外,在一项为期12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使用具有抗炎特性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替米沙坦作为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症状。

在一项为期16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中,他的团队表明添加米诺环素治疗改善了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新发现Fan表示,该试验提供了“间接的真实世界证据,表明多西环素可能降低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Fan表示:"这些发现是对现有文献的补充,表明广谱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已确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具有潜在治疗益处。"

Fan表示:“然而,鉴于作者在论文中指出的种种局限性,这项研究无法得出强力霉素治疗与降低精神分裂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英国伦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David Curtis(MBBS,MD,PhD)发表的声明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来源: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