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医德医风教育宣传第九期 | 走近钟南山院士的从医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6:07 1

摘要: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

医德医风教育宣传

医德医风知识讲堂

1936年10月20日,钟家两代单传的男孩——钟南山在南京中山医院出生了。从出生到小学毕业,钟南山跟着父母举家搬迁,从南京到贵阳,又从贵阳到广州。1937年8月,钟南山就赶上了日本空袭南京,那时候他还不到一岁。自己家被炸个稀碎,小小的身体就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是钟母硬生生的把他从废墟中扒了出来。1954年,钟南山考入了全国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北京医学院。在这八年里,他度过了既幸福又坎坷的时光。

黄金八年,“一事无成”

1963年,“四清运动”在全国各城乡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作为一名有志青年,钟南山也积极投身这场城乡社教活动。他从北医被派往山东胶东半岛乳山县下乡体验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1963年一直到1971年回到广州,钟南山几乎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与临床工作沾边儿的事,但那时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炼了他的心志,也令他与劳动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触发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父子谈话,奋发图强

1971年,他从北京调到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如今的广医一院)当医生。刚到广州的日子里,他总觉得父亲钟世藩的眼中充满了忧虑。

“南山,你今年几岁了?”有一天,父亲突然这么问。“35岁。”一时未明白父亲用意的钟南山恭恭敬敬地答道。“唉,都35了……”父亲长叹了一口气,没再说什么。

那一夜,钟南山想了很多,他知道父亲的苦心,暗下决心要把缺失的临床基本功迅速补回来,“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从那以后,钟南山刻苦攻读,虚心向同事学习,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一年写下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整整暴瘦24斤,但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毅然回国,大展拳脚

1981年10月18日,钟南山带着几箱书从伦敦回国,马上投入到了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中。他知道,祖国需要他大展拳脚。回国后,钟南山如鱼得水。在上级的支持下,他全面规划、科学统筹、团结同事,迅速使研究所的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他坚持“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思路,坚持“先做强再做大”的发展策略,使一个成立时仅有3个人、3张病床,连实验室都在天台的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逐步发展成为今天集科研、医疗、教学和产学研为一体的大型研究机构,成为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建设单位。

1992年,钟南山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他将自己的鲜明个性烙进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他告诉大家,要承认落后,但不要甘于落后;重要的是整个学校及附属医院的师生员工要团结一心,一起前进。他激励大家,小院校也可以办大事。

在钟南山担任广医领导的10年中,学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7个三级学科硕士点变成了25个三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点;拿下了广州市属高校的第一个博士点;科学研究也首次获得了国家最高层次的科研立项和课题资助。他大力倡导的“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精神,已经成为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涵——“广医人精神”。

主动请缨,恪尽职守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钟南山带领当时的广医一院呼研所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这里来!”当时病因不明,收治危重病人面临很大的感染风险,已有不少医护人员被“放倒”,而且谁都没把握能治好,治不好很可能“砸了招牌”。但钟南山说:“这里就是‘战场’,我们就是‘扫雷班’。现在要‘排雷’,‘扫雷班’不干谁干?”为抢救患者,钟南山曾连续38小时不眠不休,同事们说:“他这是在拼命!”

2003年“非典”暴发后,当时67岁的钟南山冲在防疫的第一线

经过艰苦的探索和临床实践,他们发现合理使用无创呼吸机、合理使用激素、合理治疗并发症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措施很有效。在钟南山的主持下,广东省制订了国内首个《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

由于集中收治重症病人、坚持统一的临床诊断指引等战略举措,广东省在非典救治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治疗时间大为缩短,病死率明显降低,全省病死率只有3.8%,创下了全世界“非典”疾病最低病死率记录。

到2003年4月底,广东省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治愈出院人数已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6. 3%,病死率仅为3. 5%,是世界范围内对非典型肺炎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种种统计资料显示,“非典”的传播扩散在广东肆虐近3个月后,终于得到了有效遏制。

临危受命,再次出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钟南山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以84岁高龄再次冲到了防疫最前线。他辗转奔波,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救治危重患者、制订防治指南、组织科研攻关、向公众解读疫情稳定人心、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成功的抗疫经验……每天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

2020年2月初,62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老刘因病情危重被转运到广医一院,成了ICU里“最难啃的骨头”。在长达100多天的时间里,钟南山亲自指导救治,广医一院ICU团队轮番守在他床边,使用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150天,创下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纪录。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在钟南山院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次表彰会上,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荣获“共和国勋章”后,他还向习近平总书记主动请战,参与疫情防控平台的建设。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