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送爽,四川盆地稻浪飘香。在绵阳市梓潼县,一场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在热烈开展。作为国家首批水稻制种基地县,梓潼县拥有超过5.1万亩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是四川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
秋风送爽,四川盆地稻浪飘香。在绵阳市梓潼县,一场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在热烈开展。作为国家首批水稻制种基地县,梓潼县拥有超过5.1万亩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是四川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
近年来,梓潼县紧紧融入“十四五”期间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水稻制种全机械化生产,全力建设万亩水稻标准化制种基地,黎雅镇兰花村就是先行者之一。在这里,无人机授粉,机械化收割与烘干等专业技术,贯穿于制种生产的全过程,不仅显著提升了制种效率,更有效保障了水稻制种的质量和产量。这一进程背后,政策性金融的有力支撑发挥了关键作用。截至目前,农发行绵阳市梓潼县支行已累计投放贷款1.7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示范基地黎雅片区建设,积极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制种技术不断革新,助力当地农业科技化、集约化发展。
据悉,该行投放的信贷资金主要用于田块整治、大棚搭建、灌排设施建设及病虫害防控体系完善,推动建成4万亩高标准制种基地,助力土地集约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持续提升。每到播种季节,一台台无人机如同勤劳的“空中工匠”,在稻田上空平稳飞行,喷出的花粉如细雨般飘落,精准地播撒到母本水稻上。收割期间,机械设备的广泛运用也大幅缩短了采收周期,实现亩均增产约50斤。收割后的种子直接运往烘干车间进行处理,降低了霉变风险,确保颗粒归仓,保障了农户收益。无人机授粉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更是成为当地种业现代化转型的亮眼名片,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农业专家前来考察交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保障。该行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梓潼优势种业资源,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全面赋能现代化农业发展,为梓潼打造全国一流的智慧种业核心示范区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杜宁梵)
责编:张炜 王丽娟 王晶晶 曹阳
严正声明:本网易号信息发布从未与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授权合作,请读者审慎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来源:修不了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