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总能刷到“历政地组合封神”“文科6个高薪专业反超理科”的文章,说什么应届生起薪1.6万+,看得不少家长和学生心痒痒。作为多年关注教育和就业的人,忍不住想泼盆冷水:这些说法太片面了,根本没说透文科就业的真相。
最近总能刷到“历政地组合封神”“文科6个高薪专业反超理科”的文章,说什么应届生起薪1.6万+,看得不少家长和学生心痒痒。作为多年关注教育和就业的人,忍不住想泼盆冷水:这些说法太片面了,根本没说透文科就业的真相。
不是说文科不好,而是不能盲目跟风吹。很多人忽略了关键问题:文中说的新兴高薪专业,大多是物化地考生的对口方向,需要数学建模和理化基础;数字经济这种热门专业,本质上还是理科生的主场,文科生能选的寥寥无几。更现实的是,文科就业早就不是“只要专业好”就能行,985、211的文科才有竞争力,普通文科门槛太低,就业压力大到离谱。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讲透,学文还是学理,怎么选才不踩坑,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得弄明白。
先说说那些“文科高薪反超理科”的说法,到底藏着多少猫腻。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文科确实有几个专业热度上涨,比如新闻传播学、法学、汉语言文学,还有人提到的数字经济、文化产业管理等。有些文章拿应届生起薪1.6万+说事,看着很诱人,但仔细一看数据来源,全是985、211高校的顶尖毕业生,根本不是普通文科生抽象的水平。
教育部2024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文科毕业生平均起薪是5800元,而理科毕业生平均起薪是7600元,差了近2000元。就算是文科中薪资最高的新闻传播学,平均起薪也才6500元,200元)、电子信息工程(8800元)。那些说应届生起薪1.6万+的,只是极个别的顶尖案例,不能代表整个文科群体。
更关键的是,很多被吹成“文科高薪专业”的,其实根本不是纯文科专业,而是文理兼收,甚至更偏向理科。比如数字经济,听起来像是文科,但核心课程是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编程,很多高校明确要求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或数学,文科生就算能报,学起来也异常吃力,毕业后就业时,企业更愿意招理科背景的学生。
还有所谓的“新兴文科专业”,比如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这些专业确实高薪,就业率也高,但它们的对口选科组合是物化地,需要扎实的物理、化学和数学基础,还要会用专业软件建模分析。历政地组合的文科生,连最基础的数学建模都没学过,根本跟不上课程,就算勉强报考,毕业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
说白了,这些文章就是偷换概念,把“文理兼收”甚至“理科主导”的专业,包装成“文科高薪专业”,误导了很多家长和学生。
再说说文科就业的核心痛点:门槛低、竞争大,只有顶尖院校才有优势。
文科的很多专业,比如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几乎没有专业壁垒,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能学。这就导致报考人数多,就业市场供大于求。2024年,全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超过30万人,而市场需求只有12万人,就业率仅38%,很多毕业生只能被迫转行,做销售、客服等和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更现实的是,普通文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企业招聘时,尤其是国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首先看的就是学校背景。985、211高校的文科生,就业率能达到85%以上,而普通二本、三本的文科生,就业率只有45%左右,差距悬殊。
比如考公务员,热门岗位大多要求“985/211院校毕业”,普通文科生连报名资格都没有;就算是不限制院校的岗位,竞争也异常激烈,一个岗位可能有几百上千人报考,最后录取的还是顶尖院校的学生。还有企业招聘文员、策划等岗位,同样的条件下,企业肯定优先选985、211的毕业生,普通文科生很难有机会。
反观理科生,就业优势就很明显:有技术傍身,门槛高,竞争相对小。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要会编程、能做项目,就算是普通二本院校毕业,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掌握硬件开发、软件开发技能,就业率能达到90%以上,起薪也比普通文科高很多。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理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是82%,而文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是56%,差了26个百分点。就算是文科中就业率最高的法学专业,也只有65%,远低于理科的计算机(93%)、自动化(91%)。
很多人说“没有不行的学科,只有不行的人”,这话有道理,但不全面。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学科本身的特性,已经决定了就业的难易程度。
理科的优势在于“技术壁垒”,学会了就是硬本事,别人替代不了。比如学机械设计的,能独立完成产品设计;学临床医学的,能看病救人;学计算机的,能开发软件。这些技能需要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不是随便就能学会的,所以就业时竞争力强,不容易被替代。
而文科的很多专业,比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内容比较宽泛,没有核心技能,很难形成技术壁垒。比如两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一个是普通二本,一个是985,企业肯定选985的,因为专业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学校背景成了唯一的区分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普通文科生就业难,只有顶尖院校的文科生才能脱颖而出。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文科的很多专业,理科生也能学,而且学起来更有优势。比如法学专业,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分析案例时更有条理;市场营销专业,理科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强,能更好地做市场调研和策略制定。而理科的专业,比如物理、化学、计算机,文科生就算想转,也因为缺乏基础而很难学会。
这就导致文科就业市场的竞争,不仅有文科生之间的竞争,还有理科生的“跨界竞争”,进一步挤压了文科生的就业空间。比如市场营销岗位,以前主要招文科生,现在很多企业更愿意招理科生,因为他们能做数据分析,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聊到这儿,肯定有家长和学生问:那是不是“能学理别学文”?我的个人观点是:不是不能学文,而是学文要更谨慎,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之一:要么能考上985、211或双一流院校,要么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核心技能;如果只是成绩中等,考不上顶尖院校,又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理确实更稳妥,有技术傍身,生活更有保障。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顶尖院校的文科生,能享受到更好的资源,比如优质的师资、丰富的实习机会、强大的校友网络,这些都是普通院校文科生没有的。比如北京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大多能进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顶尖媒体,或者考上中央部委的公务员;而普通二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大多只能进入小型企业做文员,差距一目了然。
如果考不上顶尖院校,但确实对文科感兴趣,也不是不能选,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能,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比如学汉语言文学的,可以好好练写作,做自媒体、文案策划;学法学的,一定要考过法考,拿到律师执业资格证;学新闻传播学的,可以学视频剪辑、新媒体运营,这些技能能让你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
而理科生,就算考不上顶尖院校,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比如普通二本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只要会Java、Python编程,能独立完成项目,就能进入互联网公司做开发,起薪6000-8000元很常见;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只要拿到护士资格证,就业率几乎100%,三甲医院的护士月薪能达到1万元以上。
还有一点很重要:理科生的就业选择更广泛,就算不想做本专业的工作,也能跨界到文科领域。比如学数学的,可以转行做金融、数据分析;学物理的,可以转行做互联网运营;而文科生想跨界到理科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缺乏必要的技术基础。
当然,也不是说理科就一定好,学理同样需要努力。理科的课程难度大,比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是不用心学,很容易挂科,毕不了业。而且理科生就业也有竞争,比如计算机专业,虽然就业率高,但竞争也激烈,要是技术不过关,一样找不到工作。
总结一下,选文科还是选理科,不能只看网上的片面宣传,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
如果成绩好,能考上985、211或双一流院校,对文科感兴趣,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比如想考公务员、做律师、进媒体,选文科没问题,只要好好学,就业前景依然很好;
如果成绩中等,考不上顶尖院校,又没有明确的兴趣方向,选理科更稳妥,掌握一门技术,就业时更有竞争力,不容易被替代;
如果对文科感兴趣,但成绩一般,一定要提前规划,掌握核心技能,比如写作、剪辑、法律资格证等,让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不管选文科还是理科,都没有“躺赢”的可能,文科需要拼命往前冲,考上顶尖院校,掌握核心技能;理科需要扎实学好技术,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上站稳脚跟。
最后想说,网上的很多宣传都带有误导性,“历政地组合封神”“文科高薪反超理科”的说法,看看就行,别当真。选科和选专业,关系到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一定要理性看待,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记住,没有最好的学科,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科,只要努力,不管学文还是学理,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来源:橘子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