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还在刷手机的人,大概都刷到了那条“肖国栋3-4被希金斯翻盘”的推送,心里咯噔一下:中国斯诺克又只剩一根独苗,这根独苗还是曾经因为禁赛风波差点没球打的赵心童。
凌晨三点还在刷手机的人,大概都刷到了那条“肖国栋3-4被希金斯翻盘”的推送,心里咯噔一下:中国斯诺克又只剩一根独苗,这根独苗还是曾经因为禁赛风波差点没球打的赵心童。
先说肖国栋。他输得真不冤,第五局那杆破百把比分改写成3-2的时候,弹幕全在刷“稳了”。可希金斯马上用一杆68分把“稳了”打成“凉了”。老将的可怕就在于,他连呼吸都在算分,肖国栋刚想擦杆粉,人家已经把白球藏到库边,留给你一个根本下不了手的斯诺克。那种“明明只差一点”的挫败感,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再回头看名单,四人出征,三人回家。白雨露、雷佩凡、肖国栋,一个个名字像被橡皮擦从签表上抹掉,速度比双11尾款人清空购物车还快。只剩赵心童,孤孤单单挂在四强那一栏,旁边是特鲁姆普、塞尔比,还有一个还没打完的“希金斯or罗伯逊”。这画面像极了自己一个人被拉进重点班,前后左右全是学霸,连呼吸都得压着节奏。
有人担心赵心童顶不住,其实大可反过来想:他早就经历过更黑的夜。去年禁赛期满回来,他从资格赛一轮轮打,硬是把世界排名从谷底往回捞。英锦赛轰出147,球迷还没喊完“牛X”,他已经转身去练球,连水都没喝一口。这种“死过一遍”的人,反而最不怕再死一遍。半决赛不管对上谁,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压力全在对面。
再说希金斯和罗伯逊那场补赛。俩人加起来快80岁,却一个比一个能熬。罗伯逊前一晚4-1剁了福德,手感正热;希金斯刚完成逆转,心跳还在120。谁赢都不奇怪,谁输都心疼。要是希金斯晋级,半决赛就是“75三杰”内战特鲁姆普;要是罗伯逊杀出,又变成“80五虎”围剿赵心童。无论哪种剧本,对中国观众都是刀尖舔血。
很多人忽略一个细节:冠中冠没有排名积分,纯粹为奖金和面子而战。可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谁真的爱这项运动。肖国栋输了,照样在混采区笑着恭喜对手,说“老希那杆翻袋我一辈子学不来”。没有积分,他也想赢,因为那是尊重对手,也是尊重自己。这种输法,比某些“一轮游后甩锅球桌”的体面多了。
赵心童接下来要做的,其实就两件事:一是把红球堆想成羊肉串,看准了一杆一串;二是把心跳压到60,别让“中国独苗”四个字变成紧箍咒。其余都是废话。球迷也别急着许愿“夺冠”,先盼他进决赛,哪怕最后倒在特鲁姆普杆下,也算把独苗养成了小树。小树不倒,后面才有森林。
天快亮了,手机电量只剩10%。有人关掉直播去睡觉,有人还在评论区吵架。其实都一样,等今晚半决赛开杆,又会重新聚回来。斯诺克就是这么慢性子的运动,一杆一杆把人的情绪磨到最细,再突然用一杆翻袋把心脏击碎。肖国栋已经交了学费,赵心童还在考场。至于能不能把试卷写满,就看他能不能把白球停在理想点位——那一点点距离,比人生任何KPI都更难,也更迷人。
来源:勇者饺子KiqzYb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