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春潮,奔涌激荡;创新劲帆,破浪前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高度,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战略部署,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市文化战线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
文化春潮,奔涌激荡;创新劲帆,破浪前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高度,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战略部署,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市文化战线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守正创新中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盐城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盐城力量。
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进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价值观是文化的精神内核。全市文化战线始终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融入文化创造、文化服务、文化传播全过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颜勤表示,全市文化系统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挖掘盐城四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我们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文艺精品力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盐城文化标识更加鲜明,文化根基更加牢固。”
在新四军纪念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着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时代光芒。“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同时倍感责任重大。作为研究展示、传承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新四军纪念馆将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宣讲全过程,坚定不移地当好红色资源的守护者、红色血脉的赓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表示,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挖掘和阐释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我们将围绕新四军‘全史馆’目标,打造‘两中心一高地’,纪念馆将通过筑牢红色根基、创新展陈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让文物‘说话’、历史‘鲜活’、故事‘远扬’,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盐城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通过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创作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新四军纪念馆推出的“胜利属于人民——新四军抗战专题展”,已完成上海、杭州等地10场巡展送展,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优化服务供给增进文化福祉
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盐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馆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基层文化阵地,必须学在前、干在先,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盐城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盐城市文化馆馆长杨莺表示,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持续开展“美·盐计划”公益美育课等系列美育活动以及惠民演出等,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盐城非遗学院院长、大丰瓷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银付表示,非遗保护传承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将依托非遗学院这一平台,构建‘非遗+教育’‘非遗+产业’‘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学院获批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江苏省非遗工坊等项目,并以‘盐城非遗学院’为主体,校地共建大丰区恒北村、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建湖淮剧小镇等非遗传承基地,培养非遗传承创新人才,让盐城丰富的非遗资源‘传’下去、‘走’出去。”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我市系统构建“五个一”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打造五大文化服务IP矩阵:“一台好戏”惠民剧场、“一墙美展”流动画廊、“一堂匠艺”名家课堂、“一城记忆”非遗直达、“一室书香”阅动乡间,重点围绕五大主题开展22项特色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末梢的精准滴灌。
激发创新活力打造精品力作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线。盐城坚持以内容创新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推动文化内容生产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近日,我市文艺创作领域捷报频传,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我市的两部小型戏曲作品同时获得国家级大奖。盐城市淮剧团创排的淮剧小戏《赶脚》荣获我国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文华奖;由响水县文化馆打造的淮海小戏《解决问题》则成功夺得我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这一成绩标志着盐城在专业舞台艺术与群众文艺创作领域实现双丰收。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为我们文艺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市淮剧团党支部书记李莺歌表示,作为基层文艺院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盐城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既有艺术高度又接地气的优秀作品。”
盐城市剧目工作室主任杨蓉认为,繁荣文化事业,关键在于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我们将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机制,组织创作人员走进基层一线,感受时代脉搏,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着力开掘能体现盐城人民精神风貌的作品,讲好盐城故事,讲好身边人的故事,讲好城乡百姓的故事,展示盐城的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同时还要自觉坚守纯正的艺术理想,保持积极健康的创作姿态,既要赓续传统,又要守正创新,以旗帜鲜明、百姓欢迎、艺术精良的优秀作品体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杨蓉说。
潮涌黄海,风劲帆满。放眼盐城,文化的种子正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盐城文化创新的沃土,激励着广大文化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力量,在繁荣文化事业中服务人民,在创新内容生产中增强实力,盐城正以文化创新创造的全新姿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文明华章。全市文化战线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