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茶乡绘“枫”景的司法担当——全国人大代表视察贵州法院工作纪实(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3:51 1

摘要:十一月的黔北,茶山叠翠,法治的暖意,如涓涓细流,浸润着这片青绿的土地。11月13日,来自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东的3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遵义,先后走访湄潭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司法保护基地、播州区枫香法庭与花茂村,实地感受贵州法院在服务地方发展、推动基层治

十一月的黔北,茶山叠翠,法治的暖意,如涓涓细流,浸润着这片青绿的土地。11月13日,来自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东的3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遵义,先后走访湄潭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司法保护基地、播州区枫香法庭与花茂村,实地感受贵州法院在服务地方发展、推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与司法温度。

“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代表们首站抵达被誉为“黔北小江南”的湄潭。作为连续五年蝉联“全国茶业第一县”的绿色明珠,这里60万亩茶园碧波荡漾,年产值突破70亿元。为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贵州高院批准设立全国首个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走出了一条“以法护茶、以茶促法”的特色路径。

步入法庭园区,一方镌刻“法”字的象形石庄重肃穆,紫砂壶雕塑静立一侧,“茗心亭”掩映绿意之中,共同勾勒出“法治茶海”的生动意象。法庭以“尚法、崇绿、致远”为庭训,聚焦生态、人文、营商“三大环境”,构建起“三审合一”、诉调对接、多方联动的司法保护体系。成立4年来,共办理涉茶案件259件,4件入选省级典型案例,让“干净黔茶”的品牌更响、成色更足。

移步永兴茶海司法保护基地,代表们登高望远,万亩茶园连绵起伏,绿意接天。基地将茶树种植、茶青采收、茶叶销售全流程纳入法治轨道,通过联合巡查、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织密茶产业“防护网”。代表们不禁感叹:“司法与产业在此深度融合,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午后,代表们走进播州区枫香法庭。这片红色热土,承载着苟坝会议的灯火初心,传扬着“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奋斗足迹。法庭依托红色底蕴,打造“枫景弥香”党建品牌,创新推出“双向分流+哭笑评价”“红心联调”等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于前端、消弭于萌芽。

在诉讼服务中心,一张张“哭笑评价表”引起代表关注。当事人以“哭脸”“笑脸”表达服务感受,法庭针对“哭脸”立行立改,持续提升司法服务质量。此外,法庭还构建“联络员—法庭”双向联络机制,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编印通俗法律手册,让法治清风吹入千家万户,助力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视察末站,代表们走进枫香镇花茂村。昔日的“荒茅田”,如今已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在这里,法庭通过巡回审判、送法进村、参与村规民约修订,为乡村治理注入法治动能,托起村民共建共享的共富梦想。

一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代表们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他们纷纷表示,贵州法院将司法力量沉下去,让公平正义暖起来,用扎实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司法担当。

编辑:沈重阳 封瑜 李云遥 钟翼

来源:贵州高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