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断根”方,化掉1cm胆结石,从医初心:以患者健康为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1 03:08 1

摘要:每一张处方,都是医生基于专业诊断、体质辨识和法律资质慎重开出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张方子对于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效,不是评论出来的,而是服用以后才出来的。

天大地大,患者为大!

我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随手晒中药方,评论区里各种“收藏了”“试试看”,说得轻松又热闹。

说实话,这种行为风险极大。不是责怪患者,而是想说:既然选择看医生,第一原则就是信任。

每一张处方,都是医生基于专业诊断、体质辨识和法律资质慎重开出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张方子对于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效,不是评论出来的,而是服用以后才出来的。

我曾接诊一位胆结石患者,刚进门就掏出一张从网上抄来的方子,说看到好多人说“有用”,自己也想试试。

我严肃地告诉他: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每个人的体质、症状、生活习惯都不同,怎么能直接照搬别人的药方?

他这才半信半疑地把纸收了起来。

这位患者体检时发现胆囊内有多发结石,最大一颗接近1cm,之前试过西药、喝过偏方,效果都不明显,右胁隐痛反复发作,口干口苦,食欲也不好。

我仔细问诊得知,他不仅右胁胀痛,还伴有胸闷、嗳气、情绪烦躁、饭后腹胀,尤其在吃了油腻之后症状明显加重。

辨证后我开方:柴胡、郁金、枳实、虎杖、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白芍、炙甘草、白术。

他看了一眼方子,有点疑惑地问:“你这方子看起来是疏肝解郁的?我之前吃的都是利胆排石药,你这个能行吗?是不是不太对症?”

我没有急着解释,只回复:你先服一周,注意饮食清淡,保持情绪稳定,尤其观察大便和疼痛的变化。

结果五天后他主动联系我,说胁肋胀痛减轻了不少,吃饭也比之前有胃口。我微调药量后让他继续服药,一个半月后复查B超——结石已明显缩小、减少。

看似是一张“疏肝理气”的方,为什么能够化掉胆结石?

很多人一听到“结石”就想着“猛药排石”,但在中医看来,胆结石不只是“石头”本身,它背后是肝胆气郁、湿热蕴结、代谢紊乱的整体环境。

所以我的思路不是“硬攻”,而是:

用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畅通气机,缓解郁堵;

枳实破气消积,促进胆汁通降;

虎杖、金钱草、海金沙清热利湿、解毒消石;

鸡内金健脾消积,辅助化石,防苦寒伤胃;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白术健脾益气,扶助中焦,从根本上改善运化。

全方没有一味药在“硬推”结石,而是疏肝、清热、健脾、缓急并行,让身体恢复通畅与平衡,石头自然而然随之化解。

其实,这几年门诊的胆石症患者越来越多,下到二十岁,上到七八十岁。他们大多像这位患者一样,在尝试过各种偏方无效后才来找中医系统治疗。每当看到患者复查单上 "结石消失" 的结论,我既欣慰又忧虑 —— 临床数据显示胆结石 5 年复发率超过 40%,很多人只知道排石,却不懂 "三分治七分养" 的道理。

上周还遇到一位反复发作三次的患者,每次排石后都恢复高脂饮食,结果结石越 "排" 越大。其实预防胆结石复发的关键在这三点:首先要按时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会导致胆汁淤积;其次要保持大便通畅,肠道不通会反向压迫胆道;最重要的是调节情绪,肝郁气滞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诱因。

行医这些年,我始终记得恩师的话:"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看着患者的复查单上 "胆囊内未见明显结石" 的字样,我知道这不仅是中药的功效,更是患者选择信任的结果。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健康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文中的方子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需要在专业中医辨证下遵医嘱调理,不可盲目用药。

来源:陈志谦本草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