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雅医院消化内科刘霆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连续发表原创性新成果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生导师刘霆教授团队,联合彭仕芳教授和陈永恒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3.2)上发表了题为“Flexible and Injectable Hydrogen Peroxide Fiber Sensor for Early Warning,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Combination Intervention in Sepsis” 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针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存在的滞后性与局限性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一种柔性可注射过氧化氢纤维传感器(HPFS),可实现对体内过氧化氢的动态实时监测及抗氧化治疗的闭环干预。该传感器具备优异的柔韧性、电化学灵敏性与组织相容性,能够通过微创方式注射植入体内。在动物模型中,HPFS可在脓毒症发作1–2小时内检测到H₂O₂水平升高,优于传统炎症标志物,表现出显著的早期预警能力。通过HPFS进行抗氧化治疗实现了对内源性H₂O₂浓度的实时调控,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并提高存活率,展示了HPFS在脓毒症及其他炎症类疾病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本研究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士生余思佳和蒋樱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导刘霆教授、彭仕芳教授、陈永恒教授和基础医学院博士后周哲远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
此外,刘霆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 8.2)上发表了题为“A Twisted-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Fiber Sensor for Real-Time Metabolic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Sepsis” 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针对脓毒症过程中复杂的代谢紊乱,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一种加捻集成式多功能纤维传感器(PGFs),可用于实时、连续监测体内的代谢状态,实现脓毒症代谢状态的精准评估与干预。该传感器采用多功能传感器检测,并通过加捻式集成设计与参比电极一体化组装,具备良好的柔韧性、高灵敏度、快速响应能力和组织生物相容性。加捻结构显著增强了生物界面稳定性,使其适用于体内长期多参数代谢监测。在脓毒症动物模型中,PGFs实现了对多种代谢参数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通过PGFs进行的联合代谢干预显著减轻了器官损伤,改善了生存结局。机制研究表明,PGFs有效打破代谢失衡之间的恶性循环,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免疫稳态,促进代谢平衡状态的恢复。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用于脓毒症代谢监测与干预的全新诊疗平台,为临床代谢支持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工具。
本研究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士生余思佳、蒋樱为共同第一作者,刘霆教授、周哲远博士后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与第一通讯单位。
刘霆教授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刘霆教授团队专注于探索新型材料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迄今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Hematology、Advanced Fiber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70685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来源:健康的大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