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越来越觉得电子管这东西,简直就是HiFi圈的“硬通货币”,现在的市场行情是,加入电子管的设备就显得更有含金量,实际上价格也确实更贵。但我并不认可“有电子管就更HiFi”的说法,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从物理元件上“改变”听感的做法,当然这也包含了某种情绪价值、营
我越来越觉得电子管这东西,简直就是HiFi圈的“硬通货币”,现在的市场行情是,加入电子管的设备就显得更有含金量,实际上价格也确实更贵。但我并不认可“有电子管就更HiFi”的说法,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从物理元件上“改变”听感的做法,当然这也包含了某种情绪价值、营销手段等,所以一切还是靠耳朵收货。这篇文就来聊聊山灵刚发布的新品,一款带有电子管的小尾巴,1598的定价不算便宜,但也算同类型竞品中的常规价。
因为加入了电子管,它肯定就不能做的很“细长”了,但从视觉上并不觉得臃肿,反而非常精致。首先这和大胆的电子管外露设计有关,别说那种便携捆绑电子管耳放了,小尾巴产品中把电子管外露的就没有。好处是有逼格,灯光亮起时情绪价值也直接飙升,但坏处的话?我觉得用起来确实会缺乏安全感,烫手倒不至于,但总觉得想格外呵护它,所以官方也定制了一个带有金属格网的拼色皮保护套,平常用的话肯定就是焊在一起了。
还有个巧思,就是它的多功能音量旋钮做了防护,同时内部有灯效,音箱旋钮的侧面略低于外壳,不容易误触。当我们长按旋钮,则可以进入菜单页面,此时拨动旋钮的时候,会发现山灵这个UI动画做的无比丝滑,静置的时候屏幕也会缓缓飘过音乐符号,这些细节会让我觉得产品是深度打磨过的,而不是为了搞噱头。
UA7是可以手动切换电子管模式和晶体管模式的,这两种模式的声音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以搭配自家的耳塞AE10为例,在电子管模式下,AE10的中频厚度更高,人声的距离更贴耳且齿音控制更好,更贴合品牌主打的润Fi走向,同时高频峰的抑制能力更柔缓一些。而在晶体管模式下,虽然牺牲了一点点润度,但整个解析力和声场有明显的提升,该模式下我更建议搭配一些本身就厚重的耳塞,或者说你想听古典乐的话也强推该模式,这个时候可以当做一个素质上火力全开的旗舰小尾巴。
在硬件方面,电子管用的是两枚JAN6418,而这颗电子管和自家的旗舰播放器M8T是同款,有人会好奇在电子管的麦克风效应上,是否和M8T有着相同水准的抑制?我实际也测试了下,如果说你平时携带着听,并不会有什么“滋滋音”,它的晃动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噪声,但是当耳机插入的那一刻会有一点点噪音,随后便消失,这个属于便携电子管设备的“硬伤”,不过山灵控制的相对更好而已。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电子管两端会有橡胶块给包裹着,进行一个物理的缓冲防震处理。在晶体管放大上,山灵用的是OP+BUF的台式设备架构,OPA1612负责电流转换和提高素质能力,然后4颗BUF634运放增加电流能力。在芯片上,用的是ES9069,具备DNR:130dB、THD+N:-120dB的参数,解码能力也是支持到PCM 768kHz/32bit和DSD512。从这些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极度硬核的电子管小尾巴,就看山灵在调音上做的如何了。
在听感上,UA7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过度追求润Fi”,以往听过山灵的很多播放器,暖厚温和的润Fi特征那是一耳朵明显,但反而在这个小尾巴身上,并没有感受到特别明显的倾向性。UA7底子里还是很均衡的,即使在电子管模式下也可以称之为高素质、高解析的声音,完全没有刻板印象中电子管的“暖糊感”。山灵这么做,也许是为了让UA7的“旗舰地位”做的更稳,就像超旗舰耳机一样,我相信没有哪个型号会为了营造特色而牺牲基础素质吧?所以UA7给我的感觉,就是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素质水准上,去更谨慎的、细腻的增添染色。
那它的“电子管味儿”究竟表现在哪里?我认为首先就是人声。在人声质感上,有种特殊的贵气,和多数小尾巴不同,UA7的人声气口比较清晰的同时,还能把齿音控制的极好,同时边缘轮廓有一定的缓和处理,色泽上又比较柔和,是一种润醇类型的高品质人声。如果你拿UA7去对比同类型的设备,会发现大家都是略带模拟味但UA7会更突出唇齿的气息感。搭配AE10的时候,能够把女声表现的更加润泽且具有延展性,也不必担心什么质感损耗。另外开启晶体管模式的时候,人声的“温度”会降低,由暖柔变为偏中性,细节展现还会更强,纵深的位置更靠后,我建议听现场类的人声、舞台剧类型可以尝试,这个时候人声和器乐以及各种背景音之间的层次关系会处理的更到位。
在低频上,这也许是我在便携的电子管设备中;听到的最为干净自然的低频形态。UA7的低频并非是我预想的那样松软蓬松,可能有人会觉得山灵本来就喜欢hufi,再加上电子管这不得起飞咯?实则不然,UA7的低频是一种低频淤积少、但状态仍然蓬松且瞬态快速的类型。这个低频的灵魂就是在听一些音域宽广的巴松、低音提琴、贝斯时会获得更好的共鸣感,同时不会把尾部的颤音显得过度拖沓,而这正是电子管设备容易出现的问题。所以UA7的低频这么处理显然是明智的,有照顾到烧友需要的杂食。
在高频上,前面提到过如果是听古典乐,那么开启晶体管模式更为合适,这个时候的高频比较“原汁原味”,更注重形体感的还原和亮度的增益,搭配NOTT、AE10这种耳机还是相当爽朗的。但如果是搭配蓝色星球这种高频本就锐利些的,当然还是以电子管模式为重,电子管模式下的高频,它对高频峰的把控更加平缓,线性延伸时的状态更符合咱们对“韵味”的理解,会略微松弛舒展一些,密度没稀释但线条显得更厚一点,我个人是更喜欢该模式的,因为接手机的时候我听得都是流媒体资源,随意切换歌曲时都能更从容的应对。
到这可以确定的是,UA7它并不属于一个通过电子管来“溢价”的小尾巴,不管是电子管模式还是晶体管模式,在声音框架和调音打磨上都完全符合旗舰小尾巴的表现,而附加的价值也包括深度定制的UI、机器设计和操作手感,其余的增益调节、滤波器模式当然也是标配的。所以入手它可以不必抱着“尝鲜”的心态,就当做一个从物理形态上破局的成熟作品即可。
来源:进击的佬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