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江西省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会议在新余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形势任务,部署重点工作,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
日前,江西省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会议在新余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形势任务,部署重点工作,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谢茹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城乡融合新要求、企业发展新需求、工作实践新难题,顺应形势变化,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拓宽"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深度广度;要从思想引领、方法优化、合力凝聚三方发力,确保工作动能强劲;要以项目选择、路径创新、利益联结三措并举,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要通过政策供给、机制健全、基础夯实三方保障,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和务实的举措,提升工作质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江西省工商联一级巡视员刘星平会上通报了2024年江西省"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名单,共有18家企业的兴村项目入选,会上举行了金融机构授信签约和行动项目签约仪式。
优化服务保障
畅通惠企兴村渠道
作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牵头单位,江西省工商联切实履行责任,通过建机制、出政策、搭平台,着力推动行动向纵深发展。
江西省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行动领导小组体系,由工商联、农业农村部门、光彩会、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组成,强化政策保障、金融支持,明确行动方向。出台《江西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充分发挥乡镇商会在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作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引导民营企业、商会精准聚焦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倾斜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文新介绍道,五年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引导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在引导民营企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扎实做好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持续发挥帮扶车间作用,稳定吸纳劳动力21.8万人,其中脱贫人口2.4万人;推出500余款特色农产品进入头部电商、高端超市及餐饮平台,今年1至8月,2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达40亿元,保持快速增长。在服务民营企业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创新开展农产品"六进"行动和"出海"计划,精准制定扶持措施,推动种养及加工产业规模扩大,培育千亿级主导产业链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2个,7个区域品牌入选全国百强。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方面,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的若干措施》,积极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电商直播、民宿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今年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165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78亿人次,带动消费1028.2亿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在省级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各设区市积极作为、大胆探索,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路径与典型经验。新余市强化机制创新,将行动纳入市委一号文件,设立超8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推动551家民企与391个村结对,发展"桔文旅"等新业态,带动3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创新"商会+企业+乡村"模式,水北商会打造500亩油茶示范基地,通过"产供销一条龙"带动38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景德镇市构建"领导小组+三级联动"组织体系,推行"123+N"工作法精准服务企业,办结涉企诉求超千件。实施"商会+企业+乡村"全域帮扶,23家商协会对接32个乡镇。聚焦特色产业,浮梁县发展4300亩绿色有机农业,西湖乡茶旅融合年产值超3亿元,成功打造"盒马"村等联农带农典范。
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实践,充分展现了江西省"万企兴万村"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政策、市场、社会多元协同的良好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立足产业发展
实现村企共赢共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江西省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将自身优势与乡村资源禀赋相结合,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做强特色产业,延伸价值链。引导民营企业依托地方特色资源,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实现从单一生产向全链运营升级。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依托"育繁推一体化"优势,在横峰县岑阳镇岑港村发展水稻、油菜、甘薯制种1759亩,带动155户农户增收226万元,公司投资1678万元建成智能育秧中心,形成年供10万亩秧苗能力,并通过"包技术+包销售"模式实现稻油轮作亩年利润超3000元,推动种业向科技化、服务化延伸。
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融合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大余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对丫山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依托92.6%的森林覆盖率,走生态康养与文化体验融合之路,流转土地林地8000余亩,辐射带动近万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提供岗位2600余个,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共赢。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促进共同富裕。引导民营企业以强农惠农富农为出发点,探索出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修水县推行"宁红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带动300余户村民入股增收;九江良盛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获保底分红;景德镇邑科光电返乡创业,带动村民收入提升40%;九江礼涞生物科技打造数字化循环农业平台,运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
发挥乡镇商会作用,凝聚兴村合力。乡镇商会植根乡村、情系乡村,是反哺家乡的重要力量。全省1162家乡镇商会中,76.68%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受益村4423个,占全省"行动"受益村总数的84.23%。新余市水北商会探索"党建+乡镇商会"模式,打造500亩油茶示范基地,创新"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无偿提供资金技术并包销产品,带动38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南丰县太和镇商会以龟鳖产业为根基,推动基地标准化、技术体系化和产业链延伸,构建"就业+分红+经营"三层利益联结机制,2024年全镇龟鳖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成功跻身全国镇域经济500强。
强化金融支持破解融资难题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江西省工商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签署金融机构服务战略框架协议,促进银企精准对接,有效化解参与行动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为金融资源直达乡村产业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江西省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麒麟表示,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聚焦金融赋能,健全服务体系。截至目前,累计为2450家参与行动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授信金额896亿元,较行动初期增加570亿元。通过加大资源倾斜、加快产品创新(如"政采贷""火炬积分贷")、优化服务流程(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推广线上融资)等措施,确保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同时,聚焦产业融合,筑牢经济根基,从"延链""补链""强链"三方面发力,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975亿元。
江西省农发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万俊勇表示,农发行江西省分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坚守主责主业,把参与、推进、服务"万企兴万村"行动作为政治任务。通过开展"三个专项"(专项部署、专项政策、专项考核)扛牢政治责任;围绕"三个重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大支持力度;坚持"三个聚焦"(聚焦农业现代化、产业链金融、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帮扶路径。今年以来,累计向182户民营企业投放贷款17.12亿元。(赣联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