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智能体成为新一代平台级机会,谁在构建底层能力?Mem0以“记忆层”为核心,拿下2400万美元融资,押注AI的长期记忆与上下文理解。这一布局,或许正在重塑智能体的基础设施。
当智能体成为新一代平台级机会,谁在构建底层能力?Mem0以“记忆层”为核心,拿下2400万美元融资,押注AI的长期记忆与上下文理解。这一布局,或许正在重塑智能体的基础设施。
在生成式AI的世界里,我们见证了语言模型能写代码、能分析合同、能生成图像,但在此之外,它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缺陷:无法记忆。
每一次对话都从零开始,模型对用户没有长期认知,也无法跨任务积累经验。
无论是企业在搭建智能客服,还是开发者在构建Agent系统,所有AI在今天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强大的计算力,却没有持久的记忆。
这就是所谓的Stateless AI(无状态AI),它能短暂理解上下文,却无法形成长期语义。
而如果我们希望 AI真正成为一个持续学习的系统,而非一次性工具,「记忆层」就是必须被补上的那一层。
没有记忆,AI 就无法个性化。
无法记住用户的偏好、历史、决策脉络,也就无法在多轮交互或跨应用场景中提供一致体验。
问题在于:让AI拥有记忆,远比想象中困难。
从工程角度看,AI的“记忆”系统不是简单地存储文本,而是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难题:
检索与相关性:当系统保存数百万条交互后,如何在毫秒级时间内检索出真正有用的信息?这对向量数据库、语义检索算法提出极高要求。一致性与冲突:用户偏好是动态变化的。新信息如何覆盖旧信息?两条互相矛盾的“记忆”如何合并?这是语义层面远比数据库复杂的逻辑问题。成本与可扩展性:真正的“长期记忆”意味着要保存并持续更新大量嵌入向量。模型每一次调用都需要访问这些上下文,而这在延迟、成本上都是极大的挑战。这些难题的直接后果是:很多AI公司尝试自己搭建记忆系统,结果陷入工程泥潭,性能下降、延迟上升、数据混乱、更新代价高昂。
Mem0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这是一家成立于 2024 年的美国初创公司,使命是“为AI提供生产级的记忆层”。
它的思路非常直接:让开发者不再自己造“记忆系统”,而像调用数据库一样,调用 Mem0 的记忆API。
Mem0 由来自 Supabase、GitHub、PostHog 和 Weights & Biases 的工程师团队创立。公司刚在年11月宣布完成2400万美元的融资。
自产品推出以来,Mem0 已被数千家企业和开发团队采用:
API调用量在2025年第三季度达到1.86亿次;在 GitHub 上获得41,000 颗星,Python 包下载量超过1400 万次。AWS 甚至在其新发布的 Agent SDK 中将 Mem0 选为官方记忆提供商。从一个开源组件到被选入大厂生态,Mem0 已经成为AI 记忆层的事实标准之一。
Mem0 的底层架构其实是在解决“如何让AI像人一样记得有用的事”。
它的技术框架包括三层:
语义抽取层(Extraction):从用户与AI的对话、任务执行或文件中提取“可被记忆的事实或偏好”,并进行语义结构化。记忆管理层(Memory Store):系统为每条记忆打上时间戳、置信度、衰减权重。当新信息出现时,算法会自动更新或合并旧记忆,防止“知识冲突”与“数据腐化”。智能检索层(Retrieval Engine):在AI被调用时,Mem0 不仅提供向量检索结果,还根据上下文语义动态挑选“最相关的记忆”。这让AI能在毫秒级调用中获得更贴近真实语境的背景信息。从应用层看,Mem0 已被集成到多种 Agent 平台(如 CrewAI、Flowise、Langflow)。
支持多模态输入(文本、图片、文档),并允许企业通过 API 控制“记忆范围”和“保留周期”。
换句话说,Mem0 的目标是:让“记忆”像数据库一样通用、可控、可扩展。
AI 的发展路径正在从“大模型时代”进入“系统智能时代”。
模型本身的能力差距正在收敛,而差异化正在向“上下文管理、个性化与持久学习”迁移。
这正是记忆层的意义所在:
对用户而言,记忆让AI不再是一次性工具,而是能持续理解的助理;对开发者而言,记忆让不同Agent、不同模型之间能共享状态,形成统一体验;对企业而言,记忆是客户关系、员工知识与操作数据的桥梁。可以预见,未来的AI基础设施栈中,除了模型(Model)、向量数据库(Data)和执行层(Agent),还会多出一个关键层:Memory Layer(记忆层)。
OpenAI 的 ChatGPT Memory、Anthropic 的 Projects、Google 的 Gemini Context,都在不同程度上验证了这个方向。
而 Mem0 的机会就在于:它是一个中立、开放、可移植的记忆平台,不绑定模型,不锁定生态,开发者可以自由地把用户记忆带到任何系统中。
最后,AI 的短期记忆,解决的是“对话”;而长期记忆,决定的是“关系”。
以上,祝你今天开心。
作者:
本文由 @张艾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