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在内蒙古赤峰政坛,43岁的黄双燕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干部成长范本。这位1982年出生的蒙古族女性,用22年时间完成从乡镇科员到盟市副职的跨越式发展,其履历堪称基层干部晋升的"教科书式"案例。
家人们,在内蒙古赤峰政坛,43岁的黄双燕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干部成长范本。这位1982年出生的蒙古族女性,用22年时间完成从乡镇科员到盟市副职的跨越式发展,其履历堪称基层干部晋升的"教科书式"案例。
2004年,22岁的黄双燕通过百里挑一的选调生考试,以松山区当铺地镇科员身份开启仕途。不同于多数选调生扎堆机关,她前两年深耕乡镇治理,第三年主动转战媒体战线,在赤峰电视台积累舆论应对能力。这种"基层+专业"的复合历练,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真正展现其政治智慧的是在共青团系统。26岁担任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次年转正,成为当时赤峰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在共青团工作的5年间,她主导实施的"青年创业帮扶计划"累计带动3000余人就业,这项成绩成为其28岁破格提拔为旗长助理的关键跳板。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学仕相长"的进取精神。在担任敖汉旗副旗长期间,她白天处理农牧民搬迁安置,晚上攻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最终以《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论文获得学界认可。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提升模式,正是新时代干部培养的鲜活样本。
纵观其晋升轨迹,有三大突破值得关注:30岁跻身副县级打破"35岁门槛"、38岁晋升正县级跨越重要分水岭、43岁拟任副厅级刷新赤峰女性干部成长速度。尤其在2020年接掌市监局局长后,她推动的"智慧监管"平台使当地食品安全投诉处理效率提升70%,用实绩回应了"年轻干部能否担重任"的质疑。
与其共事过的干部评价:"黄双燕最擅长的就是把冷板凳坐热。"从广播电视到政协文史,每个看似边缘的岗位都被她转化为沉淀积累的契机。这种"不挑岗位挑作为"的担当,恰是中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倡导的成长观。
当前全国"80后"厅官不足百人,女性更属凤毛麟角。黄双燕的进阶之路揭示着干部选拔的新风向:既要"墩苗"历练避免镀金式成长,更需具备破解复杂问题的真本领。正如她在某次青年干部座谈会上所言:"与其计较位置'冷热',不如思考如何让工作'升温'。"(本文人物履历信息均来自公开报道)
来源: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