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张家港·我们这五年③丨这份民生幸福答卷,温暖厚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09:49 1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对于张家港来说,却是印刻在“十四五”规划壮阔画卷上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对于张家港来说,却是印刻在“十四五”规划壮阔画卷上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这五年,在江南水乡的碧波荡漾间,张家港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发力。幸福,成为港城最鲜明的底色。

城乡齐焕新

“十四五”期间,张家港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作为重要民生目标,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对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完成更新改造。改造不仅包含外立面翻新、道路“白改黑”、绿化增补,还新增停车位、充电桩,将老房“改”到居民心坎上。

走进经开区(杨舍镇)商业新村,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曾经斑驳脱落的外墙披上了崭新的外衣,锈蚀的铁艺栏杆被全部更换。居民陈秀芬高兴地表示:“改造后大家住着更舒心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居民居住品质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市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东苑小区、南城花园、城北新村等多个小区的127栋老楼完成外立面改造、雨污分流、道路修缮、绿化补种和停车位改造,“高龄”小区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自从小区里新建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电动自行车停车和充电的问题都解决了。”家住冶金园(锦丰镇)永盛花苑的居民陆先生对小区新增设的充电棚赞不绝口。近年来,冶金园(锦丰镇)在锦丰、三兴、合兴三个片区陆续建设了一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及充电棚,显著缓解居民停车和充电难题。

农村住房的升级改造,也承载着农民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张家港着力探索绿色农房建设,打出政策“组合拳”,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农房”。漫步经开区(杨舍镇)李巷村大彭湾,41幢新房的主体框架已经拔地而起,昔日农房被一栋栋初具雏形的乡村“别墅”取代,成为美丽宜居新乡村的一道“幸福风景线”。

生活有品质

到社区食堂“约饭”,是当下张家港不少老年人的“新时尚”。中午,走进经开区(杨舍镇)城东悦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饭菜香扑面而来,居民赵琴芳与邻居们通过人脸识别装置刷脸后,有序领取一份荤素搭配、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一顿饭只要花6块钱,真的很实惠。”

亲民的价格,叠加老年人、退役军人专属优惠,让助餐点成为社区最温暖的“社交场”。经开区(杨舍镇)有58.05万常住人口,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94万人,区镇聚焦老年人需求,构建全市规模最大的老年助餐网络,打造便民生活圈。

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

各类服务设施

集中于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

在张家港

“一刻钟”不再仅仅是时间刻度

而是丈量生活品质的标尺

经开区(杨舍镇)暨阳社区“109志愿服务站”通过高效整合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配钥匙等多样化“小修小补”服务。

金港街道金香社区在保障餐饮、超市、药店、美容美发等基本生活保障类业态的基础上,引入健身房、花店、蛋糕店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满足居民品质生活需求……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便捷了居民生活,还畅通了城乡经济“微循环”,释放消费潜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个社区被认定为苏州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城市的温暖

不仅体现于市井烟火中

更融入一张张

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答卷中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南角,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的停车综合楼项目正加速推进,项目共规划车位424个,成为畅通市民“就医路”的切实举措。

效果图

针对张家港站的停车难题,高新区(塘桥镇)在张家港站西侧待建地块新增停车泊位296个,有效扩大高铁站区停车容量,并采用“通停通付”等智能停车技术,提高停车场通行效率。

今年以来,全市聚焦群众就医、出行、小区等停车场景需求,深度挖掘闲置空间资源,有效增设停车泊位,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出行“便利指数”。

服务更贴心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解决民众在“家门口”看病的难题。

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5月,中心投入试运行,每天都有来自市一院的专家在这里坐诊,中心配备CT、数字化X线摄影、超声、智慧疫苗管理系统等较为齐全和先进的设施设备,周围居民小病就近解决,健康更有“医”靠。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而教育则牵动着千家万户。在“十四五”的发展蓝图中,教育是民生领域的关键一环,也是张家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眼下,市二中城中校区改扩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12月底即可呈现实景。

效果图

“预计2026年寒假以后,学生可以搬入新校区,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市二中城中校区校长钱怡表示,明年,市二中城中校区改扩建项目二期即将开工,将建设食堂、体育馆、操场和实验室等,推动学校向更高质量、更高品质发展。

五年来,张家港统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面综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走进永卓控股技能实训基地,只见电焊火花闪烁、行车吊臂起落,机械维修工韩小魏正跟着老师傅,进行技能实操培训。在实训基地日复一日的扎实练习下,韩小魏已晋升为高级工,每月工资也涨了一大截。

围绕全市“4+4+N”产业链,张家港先后出台人才队伍、技能工匠建设培育政策,以沙洲湖科创(教)园区为核心,联动我市相关制造业产业园区、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数字技能培训和应用创新基地等,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培养和引进数字技能人才。在精准政策扶持、完善平台载体、活跃创投资本的加持下,一批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正纷至沓来,在张家港这片热土上播撒梦想、开花结果。

来源:张家港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