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甘肃25县区旱情告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18:59 1

摘要:最近,甘肃的天气可太反常了,热得邪乎!不少地方的最高气温都突破了35℃,部分地区甚至直逼40℃。这持续的高温,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对农业生产更是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这不,截至5月16日,甘肃省已有庆阳、平凉、兰州等8个市州的25个县区发生了旱情,农作物

揪心!甘肃25县区旱情告急,庄稼喊渴农民发愁

最近,甘肃的天气可太反常了,热得邪乎!不少地方的最高气温都突破了35℃,部分地区甚至直逼40℃。这持续的高温,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对农业生产更是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这不,截至5月16日,甘肃省已有庆阳、平凉、兰州等8个市州的25个县区发生了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了188.25万亩,成灾面积10.25万亩,情况十分危急!

甘肃本就深居内陆,地形复杂多样,水资源一直都比较匮乏。今年春季,降水异常偏少,比常年减少了46.2%。再加上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24年冬季至2025年春季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3.6°C,水分蒸发的速度大大加快,旱情也就愈发严重了。

在庆阳董志塬的麦田里,种粮大户王建军蹲在地头,满脸愁容,抓起一把碎成渣的麦穗。他承包的500亩冬小麦,有七成已经确认绝收。这场旱灾的破坏力超乎想象:越冬作物受旱面积126.64万亩;52万亩耕地干得都没办法播种;7.12万亩已播的种子根本发不了芽;54.49万亩春苗也长得稀稀拉拉 ,像是得了“斑秃”。定西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技术员小李拿着测量仪检测后无奈地说:“土层20厘米处的含水量竟然跌破了8%,这数据简直比沙漠边缘还夸张!”

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甘肃省委省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组派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和水利厅成立的工作指导组,前往受旱较重的市县实地核查灾情,指导当地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另一方面,甘肃省水利厅对武威、白银等5市启动了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也启动了抗旱预警机制,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电。

为了帮助农民应对旱灾,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还印发了《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意见》,以及小麦、玉米、马铃薯的抗旱减灾技术措施。农业农村厅的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给小麦“吊瓶补水”,教玉米“错峰喝水”;紧急调拨了5000台移动灌溉设备,这些可拆卸式喷灌装置能覆盖23万亩耕地。在旱情最严重的会宁县,农技人员还发明了“可乐瓶滴灌术”,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简易滴灌装置,成本不到5元,却能让作物续命15天。这个土办法在抖音上一传播,短短三天就被2.6万农户效仿。

气象局的专家分析了这次旱情的成因: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北抬了1.5个纬度,直接堵死了西北的水汽通道;4月全省平均气温破了纪录,庆阳等地连续18天气温超过30℃;农作物关键生长期的降水量较常年暴跌了82% ,那点儿降雨,也就够湿润一下地皮。不过,水利局的预警系统这次立了大功!通过土壤墒情监测卫星,提前14天预测到了特大干旱,为抢修1.2万处应急水利工程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艰难时刻,农民们也没有坐以待毙,积极展开自救。白银00后新农人马晓宇把直播间搬进旱田,一边演示“夜间微灌法”,一边带货抗旱农资,三天就卖出了140万元的灌溉设备。他独创的“三时段浇水法”——凌晨4点浇根、正午喷叶面、傍晚补湿度,让用水效率提升了40%,引发了不少人的效仿。在陇南的花椒种植园,果农们给经济林木穿上了“防晒衣”,用遮阳网制造人工阴凉,每天能减少3毫米的水分蒸发,保住了当地3.2万亩特色经济林。

虽说大家都在努力抗旱,但目前旱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省气象台5月17日11时发布预警:未来10天,甘肃仍无有效降水,6月上旬可能会迎来3次弱降雨。可农科院的专家却直言:“5 - 10毫米的降水,也就只能给大家点儿心理安慰,现在必须做好‘旱区高考’的加试题。”救灾指挥部也祭出了终极大招:开通种源绿色通道,耐旱荞麦种子每斤补贴8元;启动“以畜补农”计划,协调2.3万头家畜异地寄养;推行“共享水窖”模式,相邻10户共用储水设施。

这场旱灾,不仅关乎农业生产,更关系到整个甘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希望社会各界能多多关注甘肃的旱情,一起出谋划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携手帮助甘肃人民共渡难关,让这片土地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机!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