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段永平最新访谈的底层逻辑,看懂《毛选》的思辨力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2 23:37 1

摘要:2025年10月16日,段永平在雪球罕见亮相,与方三文进行了两小时深谈。

这是《傅治纲创业日记》第186篇原创文章

2025年10月16日,段永平在雪球罕见亮相,与方三文进行了两小时深谈。

这位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投资人,再次展现出一种稀缺的清醒——

他谈AI,却不迷信技术;

谈投资,却超越涨跌;

谈企业,却回到人心。

这场访谈没有任何“口号式”的金句,但处处都是哲学。

而它的底色,恰恰是《毛选》里最核心的思想——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主要矛盾与对立统一。

段永平或许未提《毛选》二字,却在思维方式上,完成了教员思想的现代化实践。

一、从量变到质变:AI只是媒介 规律才是本质

段永平说:“AI没什么了不起,AI就是计算机应用,它不是上了一个量级,而是一百个量级、一万个量级,它这么上,真的就改变了。”

这句话,几乎可以直接写进《矛盾论》的脚注。

教员曾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段永平只是把这句话,用今天的语言重新说了一遍。

在当下,AI成了所有人争相追逐的热点。

但段永平看得更深——AI的突破,不是灵光一现的革命,而是漫长积累后的自然飞跃。

正如苹果的iPhone、谷歌的搜索,它们的“质变”,都来自长期技术、产品、生态的无数“量变”。

所以他从不追风口。

他知道,量的积累,是规律;质的爆发,是回报。

在AI、在投资、在企业经营,皆如此。

这就是段永平最“毛选”的部分——

他相信发展规律,不被表象迷惑。

时代喧嚣,但规律沉默。

真正的智慧,是在变化中抓住不变的那条线。

二、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实事求是的现代注脚

段永平反复强调:“看懂公司很难,不懂生意,投资是很难做的。”

这正是《实践论》的思想:从实际出发,一切真知都来自实践。

他投资苹果,不因为市场热度,而因为看懂了它从硬件到生态的系统跃迁;

他持有茅台十几年,不因股价波动,而因为看清了品牌与现金流的自我循环;

他投资腾讯,是因为看懂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长期黏性逻辑。

段永平的“懂”,不是K线图上的“看懂”,

而是商业逻辑上的“看透”。

他判断投资的标准,不是市盈率,而是未来现金流。

这其实就是《实践论》里的那句话:

“理论只有联系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

在AI和投机狂热的年代,段永平显得“慢”——

但正是这种“慢”,让他穿越了周期。

因为他知道,认知的深度,决定收益的厚度。

真正的实事求是,不是保守,而是理性。

是敢于承认自己“不懂”,并把“不懂”留给别人去冒险。

三、不为清单:集中优势兵力 不打无把握之战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总能做出高质量决策?

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们不做太多事。人们关心我们做了什么,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是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

这,就是段永平的“不为清单”。

表面上它讲的是“少做事”,本质上讲的却是“只打有准备的仗”。

《毛选》曾指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而在段永平的投资哲学中,这八个字几乎是行动准则。

他从不随意出手,

因为每一笔投资,都是一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 不预测大盘涨跌;

• 不做不懂的投资;

• 不追热点概念;

• 不用杠杆炒股。

他坚信:不动如山,出手如雷。

这是战略的自律,更是规律的敬畏。

当别人还在追逐风口,他早已选定战场;

当别人忙着证明聪明,他在积蓄胜算。

他集中投资网易、苹果、茅台、腾讯,十年如一日。

表面上是“懒”,实际上是主次分明、聚焦主矛盾。

在《毛选》的逻辑里,这叫“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在投资语境中,它意味着——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确定的价值增长上。

段永平的“不为”,不是消极,而是战略;

他的“少做”,不是保守,而是智慧。

他深知:投资世界的胜负,不在多,而在准;

不在全面出击,而在精准突破。

四、平常心:对立统一的终极修炼

访谈的最后,段永平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平常心可以帮助人去找到事物的本源。”

这是他最“东方”的时刻,也是他最“辩证”的时刻。

他是“满仓主义者”,却绝不加杠杆;

他敢重仓茅台,却能在腰斩时加仓不慌;

他追求长期收益,却从不拒绝短期波动。

看似矛盾,却统一于一个核心:对立共生。

他懂得,风险与收益、进攻与防守、快与慢,都是一体两面。

“谁不想赚快钱?但知其不可为很重要。”

这正是《毛选》中对矛盾转化的最高诠释——

看清对立,在统一中找平衡。

段永平靠的,不是神秘直觉,而是平常心的洞察力。

他在涨跌之外,看见企业的命脉;

在喧哗之中,守住规律的秩序。

结语:东方思辨与西方价值的融合典范

段永平的访谈,像一堂现代版的《毛选》实践课。

他用“质量互变”解释AI浪潮;

用“实践论”诠释认知与投资;

用“矛盾论”构建取舍逻辑;

用“对立统一”安放投资者的心。

而真正让他独树一帜的,是他让东方的辩证思维,与西方的价值投资哲学,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有机融合。

东方教他顺势、审时、守本;

西方教他理性、耐心、长期;

两者结合,成就了一个能穿越周期的投资者。

这正是段永平之所以稀缺的原因——

他既懂《毛选》的思想逻辑,又懂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

既坚信规律之恒,也尊重市场之变。

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他用“思辨”换取了“时间”;

在这个迷信热点的市场,他用“规律”对抗了“情绪”。

段永平的投资,不只是财务行为,

更是一种认知的修行。

他用实践证明:

东方的辩证智慧,完全可以与西方的价值体系融合,

成为属于这个时代的投资典范。

来源:傅治纲创业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