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4家热门公司:真管线才是“硬门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05:35 1

摘要:这周创新药板块的热度突然“烧”起来了——创新药ETF3天涨了6.8%,后台私信里一半是问“哪几家能跟”。但老粉都知道,创新药不是“跟风买代码”的游戏:一款药从临床到上市要熬10年,“热门”的背后得有“硬管线、好数据”撑着。今天挑4家最新冒头的热门公司,扒透它们

这周创新药板块的热度突然“烧”起来了——创新药ETF3天涨了6.8%,后台私信里一半是问“哪几家能跟”。但老粉都知道,创新药不是“跟风买代码”的游戏:一款药从临床到上市要熬10年,“热门”的背后得有“硬管线、好数据”撑着。今天挑4家最新冒头的热门公司,扒透它们的“真东西”,别再把“概念票”当“潜力股”。

1 先搞懂:现在创新药的“热”,是真行业回暖

不是所有“上涨”都是炒情绪,这次创新药的热门,是政策、技术、资本凑齐的“真回暖”:

第一是政策“松绑+支持”。2025年医保谈判,创新药续约成功率从2023年的70%升至85%,平均降价幅度从35%降到22%——这意味着创新药“进医保不亏”,企业研发动力明显提升;同时药监局“优先审评”通道今年已批18个创新药,比去年多5个,上市速度显著加快。

第二是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当前国内创新药的核心赛道是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等全球前沿技术:2025年全球ADC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美元,国内市场预计300亿元,而5年前这个数字还不足50亿元。

第三是资本“重新进场”。2025年1-10月,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额达320亿元,同比增40%;公募基金三季度创新药持仓比例从6.2%升至8.1%——资本不再只看“故事”,而是紧盯“临床数据”。

这就是这4家公司“热门”的大背景:不是炒概念,是行业真的在往“做真药”的方向走。

2 4家热门公司:扒透它们的“核心底牌”

挑这4家,是因为它们都有“近期落地的关键临床数据”——这是创新药的“硬通货”:

1 恒瑞医药:ADC管线“接棒”,重回热门

核心底牌是HER2 ADC药物SHR-A1811。

最新进展:2025年10月,SHR-A1811针对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三期临床数据公布:客观缓解率(ORR,即用药后肿瘤缩小的患者比例)达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即肿瘤不进展的时长)12.5个月,对比全球“标杆”药物DS-8201的ORR75%、PFS12.8个月,疗效接近但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8个百分点。目前已提交国内新药上市申请(NDA),预计2026年Q1获批。

热门逻辑:HER2是实体瘤“黄金靶点”,国内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超50万,现有药物仅覆盖30%,SHR-A1811上市后有望快速抢占市场;同时恒瑞正推进其在胃癌、肺癌的适应症,管线梯队完整。

风险点:医保谈判可能降价30%左右,影响短期利润;同类ADC药物(如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已上市,竞争将加剧。

2 信达生物:双抗出海,赌“全球市场”

核心底牌是PD-1/CTLA-4双抗IBI315。

最新进展:2025年9月,IBI315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美国三期临床数据公布:中位总生存期(OS,即患者存活时长)18.6个月,比PD-1单抗的14.4个月延长4.2个月,近期已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双抗冲刺美国市场。

热门逻辑:双抗比单抗“更精准、疗效更强”,全球PD-1/CTLA-4双抗市场预计2028年达80亿美元,IBI315若获批,有望拿到至少10%的份额;同时信达已和礼来合作海外商业化,降低了销售风险。

风险点:FDA审批标准严格,若数据细节不符合要求可能延迟获批;海外已有同类联合疗法(如Opdivo/Yervoy联用),价格竞争较激烈。

3 荣昌生物:ADC出海第二家,拓适应症“扩盘子”

核心底牌是维迪西妥单抗(HER2 ADC)。

最新进展:2025年11月,维迪西妥单抗新增胃癌适应症国内获批,同时向欧盟EMA提交上市申请,是国内第二款冲刺欧盟的ADC药物;此外,其针对尿路上皮癌的美国三期数据预计2026年Q1公布。

热门逻辑:维迪西妥单抗已在国内获批乳腺癌、尿路上皮癌适应症,新增胃癌后,国内市场规模有望从20亿元升至45亿元;欧盟上市后,能借助合作方Seagen的渠道打开欧洲市场。

风险点:HER2 ADC赛道竞品增多(恒瑞、科伦均有管线),市场份额可能被稀释;海外商业化分成比例较低(荣昌仅拿30%),利润空间有限。

4 科伦药业:“黑马”ADC,啃“硬骨头”靶点

核心底牌是TROP2 ADC药物SKB264。

最新进展:2025年10月,SKB264针对三阴乳腺癌的三期临床数据公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8个月,比现有标准治疗的5.2个月延长近1倍,客观缓解率58%,近期已提交国内NDA,预计2026年Q2获批。

热门逻辑:三阴乳腺癌是“无药可用”的硬骨头(HER2、激素受体均阴性),国内患者超20万,现有药物有效率不足30%,SKB264上市后是“刚需药”;同时科伦正推进其在肺癌、卵巢癌的适应症,管线潜力大。

风险点:TROP2 ADC全球已有2款上市(如Trodelvy),国内后续竞品可能快速跟进;科伦创新药商业化经验不足,销售渠道待验证。

3 别跟风:买创新药,要看这3个“隐藏指标”

这4家虽热门,但不是都能“闭眼买”,普通投资者要盯3个指标:

第一是“管线梯队”。比如恒瑞有15个临床三期以上的管线,就算某一个失败,还有其他项目撑着;而部分纯创新药公司只有1个核心管线,失败就是“灭顶之灾”。

第二是“现金流”。创新药研发烧钱,比如科伦有仿药业务(占营收70%),现金流稳定,能支撑研发;而部分公司现金流仅够撑1-2年,风险极高。

第三是“商业化能力”。比如恒瑞有超1万人的全国销售团队,维迪西妥单抗上市后年销售额破20亿元;而部分公司依赖合作方销售,节奏慢、利润薄。

最后想说:创新药是个“熬人的赛道”——一款药从实验室到病床要熬10年,投资创新药,也要熬“数据落地、商业化验证”的过程。我们总喜欢追“涨得快的热门”,却忘了创新药的价值本质是“把‘治不了’变成‘治得好’”。

就像研发人员熬10年做出一款药,投资者也得熬住短期波动,才能等到真价值兑现的那天。别着急赚快钱,真正的好公司,会在“把药做对”的路上,慢慢给你应得的回报。

来源:清心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