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秋甲流,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这是某基层医院急诊科医生在凌晨三点的笔记。就在大家还沉浸在“新冠已远去”的幻想时,甲型流感悄然翻身,在门诊量排行榜中一路狂飙。
“今秋甲流,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这是某基层医院急诊科医生在凌晨三点的笔记。就在大家还沉浸在“新冠已远去”的幻想时,甲型流感悄然翻身,在门诊量排行榜中一路狂飙。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10月以来甲流检出率暴增至35.7%,远超同期季节性水平。而更令人警惕的是,重症率和住院率双双抬头,儿童与老年人首当其冲。
白菜萝卜熬汤喝,真的能扛过甲流季?别再自欺欺人。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全球健康》的研究显示,营养素的摄入结构,远比“吃点热的”重要得多。面对这波来势汹汹的病毒,专家呼吁:三类关键食物必须立即上桌,才能真正筑牢身体的“免疫防火墙”。
谁也没想到,在2025年冬季,甲流会以如此“熟悉又陌生”的面貌卷土重来。它不再是记忆中“发烧几天、喝水睡觉就好”的老朋友,而是带着并发肺炎、诱发心肌炎、引起免疫风暴的“变脸杀手”。
甲流的发病机制并不复杂。它通过飞沫传播,快速侵入呼吸道,诱导免疫系统大规模反应。问题在于,病毒复制速度远远快于人体抗体的应激反应,这就导致高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
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慢病患者,这种“免疫超载”很容易演变为危险的“二次打击”。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甲流的“迷惑性症状”。不是所有人都会高烧。有些患者仅表现为嗓子痒、轻微乏力,甚至只是一阵“像过敏一样的咳嗽”。
但病毒已经悄然在肺泡中复制扩散,一些人直到发展为肺部感染、氧饱和度下降,才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在这场病毒与人体的拉锯战中,营养和免疫系统的状态,是决定胜负的底牌。专家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大补”并不适用于抗流感。
一锅炖的萝卜排骨汤,滋味虽浓,却难以提供所需的三类核心营养:优质蛋白、维生素C与D、以及多酚类抗氧化物。优质蛋白是免疫细胞的“原材料”。一旦摄入不足,T细胞和B细胞的反应速度会明显下降。推荐选择鸡蛋、鱼类、豆腐、瘦牛肉等吸收率高的蛋白来源,每日摄入不少于1.0g/kg体重。
维生素C和D是免疫系统的“信号放大器”。维C能提高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能力,维D则像“调度员”,负责协调免疫反应的节奏,避免“炎症风暴”的发生。建议多吃奇异果、橙子、红椒、三文鱼、蛋黄等天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适当补充维D制剂,尤其在日照不足的冬季。
抗氧化多酚,是对抗病毒复制的“刹车片”。它们分布在蓝莓、绿茶、橄榄油、黑巧克力等食物中,能干扰病毒RNA的合成过程,减缓其扩散速度。最新研究指出,多酚类摄入与流感症状缓解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除了饮食,作息与精神状态也是抗病毒的关键变量。甲流在人体内的复制高峰,往往出现在长时间熬夜、过度疲劳后。因为这时体内褪黑素分泌紊乱,免疫监控“打瞌睡”,病毒趁虚而入。医生建议:保证每晚7小时以上睡眠,维持规律作息,是最便宜的“抗病毒药”。
不少人误以为,“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疫苗提供的是“初级免疫记忆”,并不等于绝对免疫保护。尤其是今年甲流的主流毒株H3N2亚型,在部分人群中仍存在突破性感染。疫苗+营养+作息,三者缺一不可。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误区:“身体一热就排毒了”。很多人发烧时刻意捂被子、喝热姜汤“逼汗”,结果反而诱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高热惊厥。医生提醒,甲流防治的第一原则,是“控温+补水”。体温超过38.5℃,应及时使用退烧药并补充电解质饮料,而不是“硬扛”。
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通风换气是最被低估的防疫措施。甲流病毒在密闭空间内存活时间长达48小时,尤其在开空调、门窗紧闭的冬季室内环境中,病毒传播效率陡增。建议每天至少开窗两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同时避免多人在狭小空间聚集。
在一线临床中,医生们注意到一个现象:重症甲流患者中,超过60%存在基础慢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本就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旦遭遇病毒攻击,更容易“兵败如山倒”。慢病管理不仅是“控指标”,更是“抗病毒”的前哨战。
对于家中有老人或儿童的家庭来说,每年冬春之交都是“战备状态”。除了接种疫苗、储备必要药物,更要提前规划饮食结构和作息节律,让家人成为病毒“碰了就走”的硬骨头,而不是“说病就病”的软柿子。
必须强调的是,甲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轻视。每一次病情的反复,都是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提醒。别再把“萝卜白菜保平安”当成万能解药,真正能提升免疫力的,不是汤里的温度,而是日复一日的营养积累与生活自律。
疫情不会等人,病毒不会通融。现在开始调整饮食、补足营养、规律作息,才是真正的“未雨绸缪”。别等到医院爆满、病房告急、药品脱销,才追悔莫及。
让我们把“抗流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饭碗和作息时间表里。真正该端上桌的,不是“热腾腾的心理安慰”,而是科学、系统、可持续的健康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10月全国流感监测周报[EB/OL].
[2]柳叶刀·全球健康.饮食结构与流感感染风险的关联性研究[J].2025,9(10):1123-1130.
[3]世界卫生组织.季节性流感防控技术指南(2025更新版)[R].WHO出版部.
来源:小xin说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