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0月,上海一位老阿姨把压箱底的66年全国票送去嘉德在线,结果区块链一刷,48.6万落槌,比她预估翻一倍。
“手里那叠粮票到底值不值钱?
”——2023年10月,上海一位老阿姨把压箱底的66年全国票送去嘉德在线,结果区块链一刷,48.6万落槌,比她预估翻一倍。
消息一出,整个小区都在翻抽屉。
数字认证就是点石成金的魔杖。
同样一套66年五市斤,没上链的才卖三十来万,差一辆特斯拉。
平台把票证拍成高清九宫格,哈希值往链上一扔,买家扫码就能看到历次过户,假票直接现形。
老藏家感叹:以前靠放大镜,现在靠手机。
更离谱的是贵州煤矿票。72年发给井下工人的补助票,背面印着“水城县老鹰山矿”,三年前八千没人要,今年三线建设题材爆火,一口气冲到三万二。
币商解释:工业遗产热,一张小票就是一段“备战备荒”的硬核记忆,比邮票更带劲。
洋人也来凑热闹。
斯宾克春拍,一套广东69年“革命委员会”语录票,被加州华人拍到1.8万美元,创地方票海外纪录。
运费比票贵,人家要的就是那句英文catalogue里写的“cultural revolution grain ration”,摆客厅够聊半小时。
新手想上车,记住三句话:先认“中国票证学会”小黄标,再盯西北兵团、东北林场这些冷门系统,最后把Heritage Auctions设个提醒,跨境拍别忘了文物局出境红线。
高仿已用上老纸旧墨,紫外线照一下,真票油墨发暗,假的发亮,一眼看穿。
一句话总结:粮票已不只是养老回忆,它是带编号的工业文物,有区块链身份证,还能全球流通。
翻箱倒柜再瞅瞅,说不定就藏着一张能换真车的“小纸片”。
来源:惜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