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遇上新媒体,企业如何破局?三大路径指明方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00:08 1

摘要:过去,农资生意靠的是产品差异化与线下的推广。如今,经销商与农户的注意力早转移至手机屏幕。农资行业的竞争逻辑,正从产品驱动全面转向流量与内容驱动。随着互联网与短视频的普及,新媒体已不再是营销的“可选项”,而是农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同时,新媒体浪潮下的农

过去,农资生意靠的是产品差异化与线下的推广。如今,经销商与农户的注意力早转移至手机屏幕。农资行业的竞争逻辑,正从产品驱动全面转向流量与内容驱动。随着互联网与短视频的普及,新媒体已不再是营销的“可选项”,而是农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同时,新媒体浪潮下的农资环境也在发生三大转变。 一是从卖货思维到全能型运营。过去,农资业务员懂产品、勤跑腿就能成单。而现在,企业不仅要会拍实验视频、能做内容引流,还要及时响应线上咨询,维护客户关系。 二是从产品竞争到模式竞争。农资产品本身日趋同质化,单纯依靠肥效或价格难以形成竞争壁垒。能否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高效触达并影响十倍、百倍于从前的农户,成为决定企业增长天花板的重要因素。 三是新媒体不是取代线下,而是赋能线下。线上负责“拉新”,吸引关注、建立认知;线下则通过试验示范、技术服务和售后保障等方式完成留存与转化。只有两者协同,才能构筑真正的“流量护城河”。 近日,笔者参加瑞丰生态集团的18周年庆典时发现,其在新媒体领域的实践,成功实现了品牌知名度与销售业绩的同步跃升,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内容即渠道”的鲜活样本。这一成就,得益于他们拥有一套系统性、可复制的打法:其一,推动全员新媒体化,借助“百县惠农”等新媒体活动,将促销与品牌传播深度融合、常态化运营;其二,实施“IP化战略”,通过打造生活化轻商业IP“小怡”与专业农化知识IP,实现品牌人格化与专业形象的双轨建设;其三,善用“网红效应+产品定位+精准内容+线下配合”的组合拳,如在海南市场,依托此模式,让“红牛双镁组合”在两个月内成功引爆区域市场,开拓百余家门店;其四,推出“未来之星”赋能计划,将新媒体技能赋能渠道伙伴,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战略转变。 同样,西洋诺威施集团的IP打造也是企业拥抱新媒体的典范。除了家喻户晓的公司品牌代言人“西洋小胖”,还特别推出“跟着村花去探厂”的活动,新的IP形象“西洋村花”正式亮相。在刚刚闭幕的磷复肥产销会上,“西洋村花”再次开启“云逛展”直播活动,有效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触达。 笔者认为,未来,农资企业想要抓住新媒体时代机遇,应在三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建立专属内容能力,不做无声的品牌。农资企业不能再依赖外部代运营或零散投放。必须建立自己的内容团队,持续产出真实、有料、轻商业、重服务的内容,让每个大区、每个业务员都成为内容的发起者与传播者。 二是打造IP矩阵,建立深度信任纽带。一个富有亲和力与辨识度的IP形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知名度与用户好感度。企业应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IP矩阵,覆盖不同圈层受众,实现协同效应。 三是内容精准滴灌,传播借势发力。企业必须依据各平台的用户生态与内容调性进行差异化运营。对终端农户,内容应直观真实,聚焦田间效果与解决方案;对渠道伙伴,则侧重品牌实力、动销策略与利润保障,以构建合作信心;还需联动行业媒体,借助其公信力与传播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农资企业只有拥抱新媒体,才能在这场新媒体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赢得未来。

来源:农资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