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资讯】同济大学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2026年博士招生简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22:37 1

摘要:本学科方向在对世界上各区域各国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实践基础上,逐渐概括提炼出可以用以指导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操作工具,建构起区域国别学的理论、方法、平台、工具四大体系。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国别学理论、区域国别学研究方

同济大学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

2026年博士招生简章

二级学科方向

同济大学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目前设有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德国与欧洲研究、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全球与区域治理四个二级学科方向。

1. 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

本学科方向在对世界上各区域各国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实践基础上,逐渐概括提炼出可以用以指导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操作工具,建构起区域国别学的理论、方法、平台、工具四大体系。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国别学理论、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区域国别学研究工具、世界各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史等。本方向授予文学或法学学位。

2. 德国与欧洲研究

本学科方向以德国与欧洲为研究对象,在对德国与欧洲进行综合研究基础上开展专门(领域)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德国现代化进程、德国国家治理模式、德国政治与外交、德国经济与科技、德国法律与规制、德国社会与文化,以及法国政治与外交、意大利创意与文化,欧洲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等。本方向授予文学或法学学位。

3.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本学科方向聚焦中国与世界各区域各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人文各领域的交往合作历史、演进过程、基本特点、成效得失等,用知识与学术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中外现代化道路比较、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外人文交流(史)、中外科技交流(史)、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本方向授予文学学位。

4. 全球与区域治理

本学科方向聚焦全球和区域行为体为治理各个领域的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问题而作出的战略设计、政策部署,以世界主要大国在全球和区域治理中的战略比较为特色,关注中国在全球与区域治理中的角色。具体研究方向包括:重要议题领域(安全、气候、科技、网络)的全球与区域治理、世界主要大国和组织的全球与区域治理战略、中国的全球与区域治理方案等。本方向授予法学学位。

招生方式

2026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

招生目录

申请条件

符合《同济大学202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规定的申请条件。

申请材料

(一)请考生认真阅读“同济大学202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等相关通知,按学校及学院要求在“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https://yzbm.tongji.edu.cn/logon)”中报名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 《同济大学202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和缴费后下载,用A4纸打印,本人签名后作为纸质材料的附件);

2. 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可在“学信档案”(https://my.chsi.com.cn)上申请)和本科阶段学历、学位证书;

3. 硕士和本科期间成绩单(复印件须加盖相关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4. 科研成果,如: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专著等(论文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第一页,若论文被SCI、SSCI、CSSCI等检索,须提供相应检索证明,专著须包括封面和版权页)等;

5.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提供相关立项证明材料,并经证明人签字);

6. 相关获奖证书;

7. 外语水平成绩证明;

8. 本科学士与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硕士生可提供学士学位论文全文与硕士学位论文初稿或选题报告书;

9. 考生自我评价(自行撰写);

10. 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内容应至少包括拟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性、文献目录等(自行撰写);

11. 考生认为可证明自身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其他材料;

12. 专家推荐信2份:须由两位副高级以上(含)职称专家推荐,其中一位应为报考导师。推荐信可在同济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报名过程中按系统提示步骤完成,请注意确认推荐人是否在系统中完成填写。不需要提交推荐信书面版,由所报考的学院打印留档。

(二)材料提交

采取纸质版与电子版申请材料同步提交,请考生确保纸质版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纸质版材料:

1. 考生将上述申请材料(证书可提交复印件并加盖有效公章)1-11添加封面和目录后,用A4纸打印并按序整理,胶装成册,签名处须手写签字。避免使用票据夹、回形针等,以免材料散落,未按要求装订而造成的材料问题,后果由考生承担。

申请材料的纸质版快递至同济大学德国与欧洲研究院(地址: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50号同济大学中德大楼903室 朱老师 收,邮编200092,电话021-65980328),请注明2026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申请材料,建议使用中国邮政EMS快递。申请人须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有关证明。一经发现材料作伪并核实,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且5年内不接受其报考。

2. 纸质材料收到后,不予退回,请各位考生自行做好备份。

电子版材料:

考生将上述申请材料1-11添加封面和目录后,最终合成1个PDF文件(避免多个零散文件或文件包)发送至我院邮箱:gso@tongji.edu.cn。PDF文件名与邮件主题请以:26申博+报考专业方向+姓名。

申请材料接收截止日期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5日17:00(纸质材料以12月5日当天寄出为准,逾期提交的材料不予接收)。

确认导师

申请人在申请前须与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联系,确认导师的接收意向。学院当年招收博士生导师名单见同济大学2026年博士生招生目录。

材料审核

材料审核成绩满分为100分。

学院材料审核工作组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及综合评价,给出材料审核成绩,确定材料审核的分数线,以此作为考生进入复试的依据。材料审核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档。材料审核成绩为通过的考生可直接进入复试。材料审核成绩不通过的考生不能进入复试。

复试考核

我院全面执行“申请-考核”制,原则上采取差额复试,根据考生的材料审核结果,公布进入复试名单。原则上复试内容一般为:

1. 一门专业课(笔试),满分100分;

2. 综合考核,满分200分,包括:专业外语(笔试,满分50分)、外语口语和听力(面试,满分50分)、专业综合(面试,满分100分)。

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以复试前公布的复试方案为准。

复试资格审查

来我校参加复试的考生请携带有效居民身份证件、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单证硕士生只需携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凭《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原件)于学院组织复试前到同济大学研究生院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具体时间和地点届时请查看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的通知)。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拟录取及公示

1. 拟录取原则:考生的材料审核成绩和复试成绩按照比例合成总成绩,具体比例将在复试前予以公布。总成绩将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根据总成绩,结合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

2. 复试结果及拟录取名单公示:复试结果及拟录取名单将在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和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进行公示。

3. 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

4. 调档及政审工作具体请等待学校研招网的通知。

其他说明

本实施办法由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德国与欧洲研究院(同济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负责解释,未尽事宜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

网址:

同济大学德国与欧洲研究院(同济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50号同济大学中德大楼9楼

联系人:朱老师

邮箱:gso@tongji.edu.cn

排版 | 冯雅莹

本文源于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来源:国政学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