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9日,特朗普在白宫签发行政令,要求七个月内提交出完整的方案:一方面扶持国内造船业,另一方面给全世界航运加码。关键条款是对于进入美国港口、由中国建造或者由中方运营的船只征收高额的港口费用,单船最高150万美元,按照船队中中资船舶所占的比例分等级收费。
4月9日,特朗普在白宫签发行政令,要求七个月内提交出完整的方案:一方面扶持国内造船业,另一方面给全世界航运加码。关键条款是对于进入美国港口、由中国建造或者由中方运营的船只征收高额的港口费用,单船最高150万美元,按照船队中中资船舶所占的比例分等级收费。
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301最终措施,10月14日开始执行,行政手段直接砸向市场。美国造船业自身力量不足,同级舰艇造价高达3.3亿美元,工期延误,配套还要进口叠加关税;中国同级舰艇造价约6000万美元,产业链完整,模块化、数字化、并行生产,一路贯通,交付快、成本低。差距已经摆在面前了,美国就想通过收费筑墙,迫使全世界的船东远离中国的产能。
与此同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的有一张大连造船厂的商业卫星图,其中有多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052D改进型同时建造,龙骨密集排列,舾装平台整齐排列,吊车跨臂作业,岸边钢板像棋盘一样,工人密集穿梭。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出了中国的军工造船节奏:平行作业、模块化拼装、精确到天的工期管理。相比之下,美国船厂最担心的是工期延误、成本超支以及额外的预算增加。
今年江南等地也有多艘055下水,军民两用产线更加灵活。数据更有说服力: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2413万吨,新接订单4433万吨,手持订单23454万吨,这三个指标依然保持在世界领先的位置,完工量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在“十四五”期间,新承接全球新船订单占到64.2%,相比“十三五”提高了15.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16年位居第一。
10月14日,美国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费之时,我国也同时对美国船舶按照净吨位征收特别港务费。有媒体报道称,在上海停靠的一艘美国货轮的费用清单上,单笔费用高达数百万。很快互征效应就出现了,部分美国港口的货量下降了20%,班轮更换挂靠地,欧洲航线增加停靠港,亚洲航线更加灵活,温哥华的拥堵情况更加严重。
讽刺的是,美国本土造船厂的订单并没有明显增加,反而因为高昂的成本而受到限制,既定的改造计划也因为预算问题而停滞不前,厂房和设备也都蒙上了一层灰尘。有人把江南、沪东、黄埔的船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全球客户的判断简单而理性:品质稳定、交货迅速、价格合理、运费和航线可以调整;“船在哪里建造并不重要,能否按时装货才重要”。
11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暂停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业的301措施一年,立即生效;我方也同步暂停对美船舶特别港务费。表面上是熄火了,其实拉扯还在进行中。美国工会反对暂停,担心本土产业再次受到打击,但是政策链条已经难以继续下去了。真正敏感的是地方,港口财政紧张,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仓储园区一片黑暗。
截止到2025年1-9月,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853万吨,手持订单量达到24224万吨,订单池依然很充裕。虽然运价在变化,但是对中国的船厂核心竞争力没有造成实质的影响。反倒是“天价港口费”映出了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本来面目。
有人认为多收费就可以把订单拿回来,但是市场不是靠行政命令可以操控的直线,背后是供给、成本、效率、信誉的系统博弈。船东考虑的是多个因素,交货时间是否准时,售后服务是否及时,油耗曲线、备件供应、船级社审核速度、金融租赁是否顺畅,一环扣一环,并不是一张命令就可以决定的。
让美国方面感到“心里拔凉”的那张卫星图,寒意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秩序和节奏:标准化的设计、模块化的建造、数字化的管理、总装的一体化,工期排到天,供应链按小时对接;江南、大连、沪东、黄埔各有侧重、协同配合。055、052D的表现不用自夸,在南海任务中顶住过压力是事实,更主要的是背后完善的训练、维修、升级和后勤链条,舰离港的一刻,体系随之转动。
暂停不是终点,竞争不会停止,航运周期也不会因为谁而改变方向。中国造船要想继续领跑,还需要在绿色低碳、智能化、深远海和高端海工装备等方面再进一步:甲板之上抓创新,甲板之下补教育、工匠、标准和金融这条长期战线。美国如果真要“复兴”,应该补链条、降成本、压工期、树信誉,而不是处处设限。
在风高浪急的时候,更要稳住心态,重视并善用规则,守底线、敢对话、会反制,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卫星图里所表现出的秩序感,来源于钢铁,也来自于秩序和自信。
来源:导演1号仁汇尤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