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院士工作站立足兴安盟林草过渡区生态与产业实际,草地高效利用与生产力提升、优质饲草栽培与草种生产、生态保护与资源平衡等关键技术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内蒙古现代牧场运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可鑫说,“‘北京出技术,…
兴安盟作为内蒙古重要的草原生态功能区和畜牧业基地,拥有草原面积2600多万亩,草产业成为当地生态保护和农牧民增收的核心产业。然而,长期以来,草原退化修复难度大、优质草种供给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的落地实施,为兴安盟破解产业发展困境、激活产业升级动能带来了全新契机。聚焦草产业链关键技术瓶颈,兴安盟携手北京高端科研力量,共建草业科学内蒙古院士工作站,通过共建平台、联合研发和促进成果转化,显著提升区域草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京蒙科技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创新性采取“政府引导+高校支撑+企业运营”模式,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科右前旗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本地依托单位,全程参与草业技术研发,北京林业大学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澳大利亚科学院Hans Lambers院士团队参与国际合作,为工作站注入前沿技术。
“院士工作站立足兴安盟林草过渡区生态与产业实际,草地高效利用与生产力提升、优质饲草栽培与草种生产、生态保护与资源平衡等关键技术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参与草业技术研发的科右前旗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鲁向华介绍,“运用植物磷循环利用领域先进技术,制定科学施肥与退化草地治理方案;筛选适配本地气候的乡土草种,解决外来草种适应性差的问题;研发草饲料加工新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目前,院士工作站已筛选出3种适合兴安盟生长的乡土草种,开展小规模试种面积达3亩,亩产比外来草种提升8%;退化草地修复技术在1000亩草原试点应用,植被覆盖率由65%提升至82%,生态恢复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科右前旗科技育种中心
在京蒙帮扶资金支持与北京林业大学技术指导下,该院士工作站在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建成“科研+展示+转化”一体化平台,满足草种培育、生态监测等全流程科研需求,填补了兴安盟草业领域创新平台的空白。
该园区依托院士工作站技术支撑,吸引4家草业企业入驻,形成“草种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带动周边120户农牧民就业,户均年增收约1.2万元,实现了“帮扶一个平台、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性发展。
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为兴安盟引入了北京的高端科研资源,通过“传帮带”模式培养了28名本地草业科研骨干,推动兴安盟草产业从“被动接受帮扶”向“自主创新发展”转变,区域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定期驻点指导,帮助我们改进草产品加工工艺,使产品合格率提升15%。”内蒙古现代牧场运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可鑫说,“‘北京出技术,兴安出场景’模式不断推动院士工作站与本地草业企业深度合作,为我们企业提供试种基地与生产数据,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内蒙古现代牧场运营科技有限公司种子包衣设备
“立足现有合作基础,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的广度与深度,稳步提升合作层次与质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精准引入科技资源,精准构建长效机制。”草业科学内蒙古院士工作站负责人郑亚鹏表示,将以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巩固京蒙协作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草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型。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