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之路展览在京举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05:44 1

摘要:11月5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庆系列展“人民的‘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之路”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

11月5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庆系列展“人民的‘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之路”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宣布展览开幕。他表示,清华大学长期重视艺术在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与时代同频,将艺术理想融入国家使命,以“人民的‘形式’”书写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篇章。学校将继续支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深化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的联结,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服务国家文化建设贡献更多清华力量。

开幕式嘉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本次展览总策划覃川表示,“人民的‘形式’”不仅是一辈辈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潜心追求的艺术精神,更是学院“为人民生活而设计、为民族未来而创造”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鲁晓波表示,本次展览凝聚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69年来服务中国现代美育、耕耘国家美学建设的信念与成果。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认为,展览彰显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中国现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独特方位与价值。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表示,透过展览,我们可以认识“大美术”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重审艺术创造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使命,认知“美”的意义和艺术的价值。

展览主策展人、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阐释了展览对于中国美术史叙事的深刻意义。在他看来,人民的“形式”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重要实践,从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通过装饰、工艺美术、设计切入的国家物质制造、时代空间营建和人民生活的美化。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小茉介绍了展览的基本情况。本次展览共展出103幅作品、163套文献资料,由“人民的形式与艺术创造”和“人民的形式与国家视觉”两部分组成,通过绘画作品、文献资料、信息可视化年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学院的学术贡献与社会贡献。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1日。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庞薰琹 《静物》 布面油画 45.5cm×61cm 1947年 中国美术馆藏

张光宇 《孔雀公主(七)》 纸本水粉、水彩 30.6cm×24.8cm 1957年 张光宇文献中心藏

张仃 《哪吒闹海》(画稿局部) 纸本重彩 116.5cm×491.6cm 1979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袁运甫 《文明的飞跃》(壁画设计稿) 木板丙烯 100cm×120cm 1987年 家属藏

祝大年 《布依族姑娘》 工笔重彩 62cm×82cm 20世纪60年代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乔十光 《泼水节》 木板漆画 91cm×182cm 1978年 中国美术馆藏

韩美林 《岩画虎》 纸本水墨设色 50cm×70cm 2015年 韩美林提供

杜大恺 《留得残荷听雨声》 纸本彩墨 207cm×261cm 2019年 艺术家自藏

刘巨德 《骆驼草》 水墨纸本设色 69cm×138cm 2015年 艺术家自藏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6年出版43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58元/年

来源:中国美术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