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别再误解了!“平天下”第一课:先削平你的内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20:55 1

摘要:什么是“平天下”?有人认为“平天下”就是通过轰轰烈烈的战争,使天下得到统一;也有人认为“平天下”是通过推行仁政,使天下不再有战争发生;还有人认为,“平天下”就是平自己内心的天下……

儒家学派的终极奋斗目标被总结为四个字——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什么是“平天下”?有人认为“平天下”就是通过轰轰烈烈的战争,使天下得到统一;也有人认为“平天下”是通过推行仁政,使天下不再有战争发生;还有人认为,“平天下”就是平自己内心的天下……

以上哪种认知是正确的呢?

关于“平”字的起源,一直是个谜。目前我们见到的文字学书籍中,“平”字的最早字形出现在周代的金文,在甲骨文中难以找到“平”字的确切出处。

甲骨文中真的没有“平”字吗?吴闿生(1877——1950)先生曾经提出,甲骨文中“乎”应该解释为“平”,并认为“平”是‘伻’的假借字,意思是“派遣”。但他的观点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近年来,王森先生在《语言科学》上发表文章,重新审视了这个字的解释,主张“乎”应释为“平”。他认为,“平”是“抨”的初文,在古书中,“抨”常被用作使令动词。这一见解与《尔雅·释诂》中的“俾、拼、抨,使也”相契合。“乎”在卜辞中应用广泛,若释为“平”,可表示命令或派遣,此解释与《尔雅》中的相关用法相吻合。如甲骨文卜辞中“甲午卜,贞:乎朿(cì)尹有禽。”现在已知“乎”应释为“使”,这条卜辞的意思就是王派遣朿尹进行擒获。

再如《墨子·明鬼下》:“王乎禽推哆、大戏”,意思是“王命令擒获推哆、大戏二人”(注:“推哆、大戏”是夏桀jié手下的猛将)。这里的“乎禽”显然应该释读为“平禽”,也就是“抨擒”。

综上所述,“平”和“乎”属于同源字,也就是说甲骨文中的“乎”(图1)即是“平”。

根据王森先生的分析,甲骨文中的“平”字,描绘的就是拿刀砍斫或削割的情景,它的本义应当是使用刀具来削平物体表面,最初可能特指用刀具削平木头,即古时的“平木者”。

随着周代金文的演变,春秋时期的写法在上方增添了一横(图2),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形状。“平”字在古文中被假借为“使”义,与“抨、俾”等字在意义和读音上有着紧密联系。

秦统一文字之后,“平”被确定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字形(图3),使之于“乎”区别开来(图4)。

《说文解字》:

平,語平舒也。从亏,从八。八,分也。

翻译过来就是:平,语调平缓舒放。字形采用“亏、八”会义。字形中的“八”,表示分散。

“亏”的本义(另见“亏”字篇)是“气力不足,未将号角吹响”。

这个也好理解,无论是号角还是笛管,使用蛮力是吹不响的,要学会控制气流,做到“心平气和”,才能奏出理想的曲调。

从这个意义上说,“平”被定义为舒缓、气息舒徐,从而引申泛指安舒、宁静,又引申为不倾斜(表面高低相等)、没有高低凹凸的地势(平原、平地)、使……宁静(使……平静)、使……高低相等(使……平坦)、齐一、用武力镇压(平定)、公正等。

不过,现在看来,《说文解字》对“平”的解释更像是“乎”(“呼”的本字)。

不过,“乎”也好“平”也好,两个字也有共通之处:即无论是“平木者”还是“鸣号者”,都需要心态平和,这样,才能保持心中的那团“气”,也就是“专注力”,有了这种“气”才可一往无前。因此,“平天下”首先平的应该是自己。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