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五年一瞬,却足以让一座城拔节生长、花开满城。当“十四五”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们看到临夏市把“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写进发展蓝图,也写进了每一道街巷、每一片绿地、每一张笑脸——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五年一瞬,却足以让一座城拔节生长、花开满城。当“十四五”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们看到临夏市把“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写进发展蓝图,也写进了每一道街巷、每一片绿地、每一张笑脸——
这五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大夏河、红水河两岸风光旖旎,公园绿地星罗棋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长,15分钟健身圈让城市会“呼吸”也更“贴心”,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尽享生态福祉。
这五年,我们聚焦产业转型,亿农国际鲜花港的玫瑰娇艳欲滴,年产鲜切花7000万枝、产值达1.96亿元;牛羊肉产业向生物医药赛道迈进,心脏瓣膜产品正式投产;园区经济聚能成势,创新产业园区稳步建设,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翼齐飞。
这五年,我们深耕民生福祉,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交通路网日益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优化,“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生活圈加速构建。
这五年,我们深挖文化富矿,让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八坊十三巷古韵新风交融,牡丹嘉年华、冬春季旅游节、美食消费季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临夏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临夏市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 “回眸‘十四五’·临夏市答卷” 专栏,与您一同回望这五年的奋进足迹,见证一座城的美丽蜕变。
五年答卷,写满奋斗;未来图景,更加可期。让我们携一缕花香,共赴下一程山海。
十四五以来,临夏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号召,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临夏市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之路。如今,在临夏市,曾经令人头疼的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正通过一个个创新项目,实现着“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天的【回眸“十四五”·临夏市答卷】专栏播出第一期 生态篇丨无废城市建设:不是“零垃圾”,是让临夏更“轻盈”
“现在,我所处的位置是临夏市建筑垃圾再生处理项目现场。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曾经,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清运滞后,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严重影响城市周边生态环境。而如今,随着临夏市建筑垃圾再生处理项目的建成运营,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
【记者 王慧娴】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32亿元,总用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自项目建成试运行以来,它便以高效的处理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成为了临夏市“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工艺流程,建筑垃圾被转化为粗细骨料,生产出的粗骨料可作为建材直接销售,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生态透水砖、市政用砖、生态护坡砖、路沿石、PC 仿石砖等砖类制品。项目平均年处理建筑垃圾可达60万吨,可生产出标砖3880万块,综合利用率高达80%。
临夏城发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祁敬仁:这些再生建材可广泛应用于当地的市政道路铺设和公园建设,既降低了建筑成本,又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开采,实现了“建城”与“利废”的良性循环,为临夏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临夏城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场神奇的“餐厨垃圾变形记”每天都在上演。
走进车间,可见一套完整先进的处理系统。每日收运的餐厨垃圾,先进入密闭式物料接收系统,再经自动分选系统精准剔除塑料、金属等杂质。固液分离环节中,垃圾被高效分解为固态与液态两条资源化主线,分离后的物质分别导入油脂回收系统、蝇蛆养殖系统及好氧发酵系统。
经过这一系列科学严谨的工序,餐厨垃圾摇身一变,成为了宝贵的资源。如今,在这里,每日接收的16吨餐厨垃圾,经多重系统“消化”后,可产出0.8吨蝇蛆蛋白饲料,为养殖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1吨粗油脂,可用于工业生产;以及2吨有机肥,为农业种植增添肥力。
临夏城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范多静:这些产品重新回归经济循环,不仅实现了餐厨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还从源头上避免了餐厨垃圾流向非正规渠道,杜绝了“地沟油重上餐桌”等食品安全隐患,保障了市民的健康。
为了确保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顺利运行,临夏市依托政府监管体系。餐饮单位在当地市场监管局办理营业执照时,需签订《餐饮垃圾回收协议》,这一举措从源头保证了餐饮垃圾能够得到统一回收、规范处理。目前,该项目的业务已覆盖临夏市,并逐步向周边3个县延伸拓展,形成了区域内较为完善的垃圾处理服务网络。
从建筑垃圾年处理60万吨、再生利用率达80%,到餐厨垃圾日转化出蛋白饲料、工业油脂与有机肥,临夏市用“变废为宝”的实效,既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环境痛点,又打通了“废物—资源”的循环链路。
如今,走在临夏市的街头,广大市民真切地感受到“无废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这场垃圾“变废为宝”的实践,不仅让临夏市的城市环境更整洁、市民生活更舒心,更让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每一位市民心中,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生态根基。
临夏市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双碳”战略目标与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新路径。大力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清洁能源普及等关键举措,以精准施策激活“变废为宝”的循环动能,以久久为功的韧劲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真正实现点“废”成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未来,临夏市将继续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畅通低碳循环体系,厚植生态优势、擦亮绿色底色,为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绘就美丽中国的生态画卷贡献临夏市的坚实力量。
来源:临夏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