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刚,谭新红主编:《东坡文化通论》出版丨2511029(3263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5:40 1

摘要:《东坡文化通论》(上下册)于2025年10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海南大学一流学科突破计划、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系列成果、海南省苏轼文化教育基金会推进项目。该书由37位海内外学者共同撰写而成,是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东坡文化的学术著作。该书的

《东坡文化通论》(上下册)于2025年10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海南大学一流学科突破计划、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系列成果、海南省苏轼文化教育基金会推进项目。该书由37位海内外学者共同撰写而成,是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东坡文化的学术著作。该书的出版,是落实海南省委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在海南省第三届东坡文化国际论坛期间展出,为论坛献礼!

主编:舒大刚,谭新红

副主编:王天觉,李刚,王睿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0月

开本:32开 精装上下册

定价:148.00元

ISBN:978-7-5540-3405-7

目录

后记

《东坡文化通论》是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体科研人员联合海内外学者共计37人共同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该书的撰写由中心首席专家舒大刚教授发起。2024年底,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了“东坡班”“博雅班”“创意写作班”三个虚拟特色教学班,以课题研究为任务驱动,在实践中强化理论学习,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开展中国古典学的学习和研究。“东坡班”成立后,舒大刚教授即提议撰写一部教材性质的著作,一方面可作为“东坡班”的课外读物,另一方面可对“东坡文化”进行一次系统梳理,以适应日益高涨的“东坡文化”热。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与策划,2024年12月16日,《东坡文化通论》启动会召开,中心人员就该书的撰写内容、体例、要求等各抒己见,达成共识。之后,中心积极联络学者,分配章节。2025年1月6日,《东坡文化通论》撰写启动会在海南大学东坡楼二楼资料室召开,近三十位专家学者云集线上,会议要求每位学者承担一至两章内容,利用寒假,完成初稿。2025年2月18日,大部分学者提交了初稿,中心于3月8日收齐了所有稿件。3月17日下午,召开了第一轮审稿会,王天觉、李刚两位老师将所有审稿意见录入word文档中,返还给各位作者修改。同时邀请学者补撰“东坡的科技思想”“东坡的文艺思想”“东坡的生态思想”三章。2025年5月8日,《东坡文化通论》推进会在东坡楼二楼资料室召开,商讨第二轮审稿工作,当天舒大刚教授刚从外地开会返回,他的飞机甫一降落美兰机场,就马上登录腾讯会议参会。现在回想起来,该书从提议、开展、推进到完稿,每一步都凝聚着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心血。

本书主旨是想全面反映“东坡文化”的内涵,全书共35章,大致包含生平篇、德业篇、艺文篇、思想篇、海外传播篇,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对东坡文化的理解,即东坡文化应包括东坡本人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文学艺术、思想学术、人格风范、生活风采、后世传播等诸多方面。

撰写此书的初衷,不仅是让大学生了解东坡文化,而且要让普通读者能对东坡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我们希望这本书既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文化普及读物。因此,撰写之初,我们就要求避免繁琐的考证与资料堆砌,而采用叙述性语言,恪守学术规范,行文流畅,语言准确、简洁、优美。每章后还列出若干条参考文献,供读者拓展阅读。现将各位撰稿人所承担的章节说明如下:

舒大刚(海南大学):绪论、第十四章、第十八章、结语

周云容(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第一章

王天觉(海南大学):第二章

舒星(四川大学):第三章

谢安松(四川师范大学):第四章

管仲乐(海南大学):第五章

王睿(海南大学):第六章、第三十一章

庞景超(海南大学):第七章

杨胜宽(乐山师范学院):第八章

阮忠(海南师范大学):第九章

宋学达(海南大学):第十章

黄盼(海南大学):第十一章

谭新红(海南大学):第十二章

薛书婕(四川大学):第十三章

张秋霞(四川大学):第十五章

李彩霞(海南大学):第十六章

姜雪(四川大学):第十七章

李刚(海南大学):第十九章

白艳波(海南大学):第二十章

王一楠(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十一章

钟雅琼(国防科技大学):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

屈永刚、冉崇丹(西南政法大学):第二十三章

王友胜(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五章

陈济川(辽宁大学):第二十六章

段博雅(四川大学):第二十七章

陈钰璐、黄欣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八章

林丹慧(温州医科大学):第二十九章

陈庆(海南大学):第三十章

[越南]阮文伦(Nguyễn Văn Luân)(越南顺化师范大学):第三十二章

吕卉(海南大学):第三十三章

谭静(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十四章

成蕾、何俊(西南交通大学)、吴恙(四川大学)、昝婷(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十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各位撰写者的大力支持。各位学者在承担繁忙科研、教学任务之余,自愿参与这项工作,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志同道合”“情义无限”的意义。段博雅不辞辛劳为全书查重,舒大刚、谭新红、王天觉、李刚、王睿通读了全稿,提出修改意见。邓思宇、高亚萍、亢鑫宁、王媛媛等同学参与了引文的核对。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军同志,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符宣国同志,长期关心着本中心的发展,并及时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在此一并致以感谢!

本书还吸收了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限于体例,恐未能一一遍注出处,尚请作者原谅;由于出自众人之手,各章之间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又因时间紧、任务重,本书难免存在不妥或谬误之处,诚挚地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者(王天觉执笔)

2025年5月20日

编者简介

舒大刚,男,重庆秀山人。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历史文献、中国儒学、三苏文化研究,担任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编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暨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首席专家和总编纂,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政府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巴蜀易学文献通考与研究”(23AZX007)、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课题“苏轼‘海南三书’研究”(HNSK〔ZDZX〕25-01)各一项。

谭新红,男,湖北建始人。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23年至今在海南大学工作,任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词学。担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著有《清词话考述》《宋词传播方式研究》《词学研究》《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笺证》等专著,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推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宋诗汇评与考证”(19AZW009)、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课题“苏轼全集编年汇评汇注”(HNSK〔ZDZX〕23-22)各一项。《宋诗汇评》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主讲“中国文学史”“宋元诗歌研究”等课程。

王天觉,男,陕西西安人。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博士后,现任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研究、东坡文学研究、唱和文学研究。参编《清诗话全编·嘉庆期》《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提要》《东坡诗词文选萃·小学版》等著作,在《文化遗产》《中国文学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中国诗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古代唱和文体研究”(24XZW007)、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课题“元明清‘和苏诗’的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HNSK〔ZDZX〕23-16)、四川省三苏研究院项目“二苏唱和的历史回响”(SSYJY24-08)各一项。

李刚,男,甘肃会宁人。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任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代文学、佛禅文学、苏轼文学研究。在《符号与传媒》《中国诗歌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笔撰写《东坡诗词文选萃》(小学版)、《东坡诗词文选萃》(初中版),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苏轼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HNSK〔ZDZX〕24-01),四川省三苏研究院“苏轼佛教文章研究”(SSYJY24-17)等课题。

王睿,男,河南郑州人。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研究员。2018年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学与日本词学研究。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民国诗学著作考述》一部,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当代日本词学研究史(1868-2023)”(24BWW017)、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现当代日本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22YJA752018)、海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东坡文化研究)“日本苏轼研究史”(HNSK〔ZDZX〕24-14)等。

文字丨王睿、王天觉

编辑丨袁小淘

审核丨李彩霞

来源:宋史研究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