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开源,为何总能在投资的“无人区”提前播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5:13 1

摘要:当一个赛道火到人尽皆知,你终于忍不住冲进去时,它跌到你怀疑人生;等你实在扛不住忍痛割肉了,它又开始疯涨。

投资这事,最怕的就是后知后觉——

当一个赛道火到人尽皆知,你终于忍不住冲进去时,它跌到你怀疑人生;等你实在扛不住忍痛割肉了,它又开始疯涨。

对我们基民是这样,对基金公司更是如此。

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总是追热点、跟风布局,又或是布局太晚、姗姗来迟,那基民的钱包,大概率要被套在山顶吹风。

我们都渴望找到那种能“提前卡位”的投资高手,不是「风已起,人未到」,而是「风来了,我已在」。

回顾过去10年A股的起起落落,我们发现,有那么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布局始终“快人一步”,屡次在市场的“无人区”精准播种,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

这家基金公司就是——前海开源基金。

01

前瞻性布局核心赛道,做时间的朋友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投资机遇。

而前海开源基金的产品布局,始终带着自身独特的研判——在市场最冷时,种下未来的花。

①军工,从“冷门板块”到“国防核心资产”

2014年的军工板块,还是A股小透明。

那时军改刚起步,市场普遍觉得军工企业“重资产、低利润”,尽管资产规模庞大,但受制于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和订单波动,盈利能力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再加上行业透明度不高,市场对军工板块的关注度是很低的。

2014Q1末,中证军工指数估值才58倍,可以说是无人问津的“估值洼地”。

但前海开源却在这个时候,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他们判断,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和国防投入加大,军工行业必然迎来质变。

于是,这一年的5月,前海开源成立了全市场首批跟踪中证军工指数的基金“前海开源中证军工”,开始深度布局军工领域之路。

2015年3月,又推出全市场首只跟踪中航军工指数的基金“前海开源中航军工”,率先卡位国防现代化布局。

到现在,前海开源旗下军工类产品线已十分齐全,覆盖了海陆空等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全方位的军工投资体系。

回过头看,当初的布局早已开花结果。

中国船舶总市值突破2600亿,中航成飞、中航沈飞等龙头企业市值都超过千亿,军工板块直接从“渣男”逆袭成“核心资产”。(个股仅做基金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②资源布局:从黄金到稀土,十年深耕的战略远见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别看现在黄金涨到出圈,各国央行纷纷增持,中国央行更是全球黄金主要买家之一,普通人也争相购买;稀土安全这几年也被反复强调,成为这轮牛市的主线之一——

可2015年的黄金和稀土,还处在被严重低估的阶段。

彼时,在很多人眼里,黄金还只是“不能生息的饰品”,当时上海金价格只有220元/克左右。

而稀土更是憋屈——虽然中国手握全球最大稀土储量,却因行业无序开采、恶性竞争陷入低价出口困境,定价权长期受制于海外买家,战略价值远未被市场认知。

前海开源却凭借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研判,敏锐捕捉到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与资源安全升级的大趋势,率先在资源赛道双线布局。

2015年7月,在黄金低位时,成立了全市场首只金银珠宝主题基金“前海开源金银珠宝”,在2016年的下跌市场中,拿下了15.86%的收益,成为震荡市里的避风港。(数据来自:Choice)

2020年5月,成立前海开源黄金ETF联接,把握住了金价反弹的机会。

同时,在2016年10月成立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提前埋伏稀土资源价值重估机遇。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国家加强对稀土行业的管控,加上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爆发,稀土需求暴增;黄金更不用说了,价格一路狂飙,突破1000元/克。

从黄金到稀土,前海开源紧扣资源安全的国家长期战略,构建起覆盖实物黄金、黄金股票、稀土资源投资方向的产品线,成立以来都斩获了翻倍的收益。

③科技赛道:前瞻布局,精准卡位

即便是今年大热的科技赛道,前海开源也是在无人问津时布局的。

2016年,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初期,前海开源却从李世石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中,敏锐捕捉到变革的信号——人工智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2016年5月,前海开源率先发布了国内首只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再一次完成了前瞻性的“落子”。

目前,前海开源已经布局了深海科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算力、光刻机等多个科技前沿细分赛道,持续把握科技浪潮带来的时代机遇。

④沪港深主题,跨境投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前,很多人还没有想过“跨过香江去投资”,还没意识到A+H双市场红利的巨大潜力。

而前海开源已经嗅到了跨境投资的机会,港股通一开,他们立即行动。

2015年12月,成立旗下第一只沪港深主题基金“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选”

2016年更是进入加速布局期,成立了10只聚焦创新成长、龙头精选、大消费主题等不同方向的沪港深基金。

截至目前,共管理沪港深主题基金21只(数据来自:Choice,截至2025/9/30)。

并且业绩也非常能打,有不少成立以来业绩已经翻倍了,比如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A成立以来回报达192.34%,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驱动混合成立以来回报达183.52%,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A成立以来回报达138.69%,让投资者充分分享了两地市场的成长红利(数据来自:Choice,截至2025/11/7)。

从军工的估值洼地到资源的价值重估,从科技的前瞻布局到沪港深的跨境机遇,前海开源多次做到了在趋势萌发时卡位。

这种与时代同频、向战略聚焦的布局逻辑,让基民真正享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时代变化的红利。

02

独特的“云观”视角

我们也不禁想知道,在竞争激烈的资管行业,前海开源基金为何能多次实现前瞻性布局?

关键就在于,它有一套独特的“云观”打法——

普通公司分析市场,主要看宏观、中观、微观,前海开源却多了个“云观”视角,也就是站在全球产业变迁的云端看市场,构建了独特的“四维投研体系”。

简单来说,别人是拿着“显微镜”在看,只顾着眼前的涨跌,它却是拿着“望远镜”看未来,琢磨未来5-10年,哪些赛道能跟着国家战略和全球趋势起飞。

比如布局军工时,不光看到国内国防现代化,还预判到国际地缘冲突会加剧;

布局黄金时,不是只盯着当时“811汇改”下的人民币贬值周期,还充分考虑了全球货币政策、地缘政治风险、通胀预期等多重因素。

布局沪港深产品时,逻辑不仅是捕捉两地估值差,更是看准了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大趋势。

这种“全球趋势+国家战略”双重共振的布局逻辑,让产品具备了穿越周期的韧性。

截至2024年末,前海开源旗下97只基金,累计为持有人盈利超过68亿元,用投资者落入口袋的真金白银,印证了战略布局的正确性(数据来源:前海开源基金,截至2024/12/31)。

当然,前海开源精准的前瞻性布局,离不开背后那套完善的大类资产配置决策依据及流程。

先是盯紧“政策、估值、情绪、流动性、外部环境、风险溢价、市场主体、基本面”八大类核心因素,通过实时动态跟踪,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形成多维的研究输入。

再由大类资产配置小组整合因素,用加权模型输出综合评分,形成初步策略观点。之后经过“投决会”机制集体讨论、投票决策,用团队协作替代个人判断。

还引入了宏观顾问对模型、流程及历史效果定期回顾优化,确保体系随市场进化。

这一套机制走下来,把全球宏观研判和内部流程深度结合,既保证决策科学性,又让“云观视角”真正落地,实现产品的前瞻性布局。

回过头看,过去10年,市场里到处是追热点的浮躁声音,前海开源却能沉下心,专挑符合大时代、有长期成长价值的赛道深耕。这种定力,在现在的市场里实在难得。

也正因为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从军工到黄金,从科技到沪港深等等,各产品线布局都已顺利开花结果。

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这样一家有前瞻布局能力、坚守长期价值的基金公司,或许是穿越市场波动、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不错的选择。

来源:拾三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