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叙利亚刚上台的总统沙拉,前脚推翻旧政权,后脚就直奔美国,宣布加入89国反ISIS联盟,还放出狠话,不把占领的土地还回来,别想让叙利亚签任何美国主导的协议。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自阿萨德政权倒台后,以色列就没停下扩张的脚步,不仅夺走了原本由联合国巡逻的缓冲区,还数百次空袭叙利亚军事目标,让大马士革南部始终不得安宁。
而叙利亚刚上台的总统沙拉,前脚推翻旧政权,后脚就直奔美国,宣布加入89国反ISIS联盟,还放出狠话,不把占领的土地还回来,别想让叙利亚签任何美国主导的协议。
这场历史性访美,到底是叙利亚的“破局之举”,还是大国博弈的新筹码?以色列真会乖乖撤军吗?美国又在背后打着什么算盘?
阿萨德政权动荡那几年,以色列算是把“趁乱取利”玩到了极致。1974年《脱离接触协议》划定的叙利亚南部缓冲区,本是联合国负责巡逻的中立区域,却在叙利亚内部混乱之际,成了以色列的“囊中之物”。
以色列军队毫无顾忌地越过边界,将这片战略要地牢牢控制在手中。更过分的是,这些年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的军事目标发动了数百次空袭,名义上是打击极端组织,实则不断削弱叙利亚的军事力量,还借机推动在大马士革南部建立非军事区,进一步压缩叙利亚的战略空间。
这片被占领的土地对叙利亚来说意义非凡。南部缓冲区连接约旦,是叙利亚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而大马士革南部则是首都的重要屏障。失去这些土地,叙利亚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将受到致命影响。
以色列的这些操作,明眼人都能看出是“趁人之危”,趁着叙利亚政权更迭、局势不稳强行抢夺领土,这种赤裸裸的扩张行为不仅违反国际法,更让叙利亚民众对以色列恨之入骨。
沙拉政府上台后,很快就意识到领土问题是绕不开的坎。对于一个刚建立的新政权来说,能否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直接关系到民众的支持率和政权的稳定性。如果连被占领的土地都收不回来,沙拉政府在国内根本站不住脚。
这也是为什么沙拉刚结束与特朗普的会晤,就通过信息部长哈姆扎放出强硬信号,领土问题不解决,一切协议免谈。
2025年的这场美叙元首会晤,绝对能载入叙利亚外交的史册,这是自1946年叙利亚脱离法国独立以来,国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白宫。
要知道,在阿萨德执政的那些年,美叙两国压根没有外交关系,甚至处于相互敌视的状态,如今沙拉主动访美,背后藏着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双方最核心的合作,就是叙利亚加入由89个国家组成的全球反ISIS联盟。在电话采访中,叙利亚信息部长哈姆扎说得很明白,叙利亚“渴望、有意愿且已做好准备”加入这个联盟,但绝不参与联盟的军事行动。
这里就不得不说清楚,这个全球反ISIS联盟和美国主导的“坚定决心行动”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更偏向政治层面的协同,而后者是实打实的军事作战指挥部,这些年一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东北部,与伊拉克安全部队、库尔德人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力量”合作打击ISIS。
叙利亚其实之所以这么做,心里打得是精明算盘,加入全球反ISIS联盟能让叙利亚摆脱“孤立无援”的外交困境,获得更多国际社会的认可。毕竟打击极端组织是全球共识,这步棋能让沙拉政府在国际上赚足好感。
另一方面,拒绝参与军事行动是怕卷入更深的地区冲突,尤其是不想给以色列任何“借反恐之名进攻叙利亚”的借口,同时也能安抚国内那些对美国抱有戒心的民众。毕竟美国在中东的操作,早就让不少国家看透了,与其被当枪使,不如保持距离。
美国方面的态度也很微妙,虽然叙利亚已经正式确认加入联盟,但美方一直没公开宣布。直到沙拉访美后,才有匿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偷偷透露了这个消息,理由是“此事尚未正式公布”。
这种遮遮掩掩的操作,不难看出美国的小心思,既想拉叙利亚入局,借助其地理位置打击ISIS,稳定地区局势,又不想把关系搞得太明朗,免得得罪以色列等盟友,毕竟中东的盟友关系本就错综复杂。
沙拉这场白宫之行,绝不止“加入联盟”这一个目的,对刚上台的沙拉政府来说,国内经济凋敝、民生困苦,推动美国永久解除制裁,是关乎政权稳定的头等大事。
这些制裁源于阿萨德政府时期被广泛指控的侵犯人权行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凯撒法案》,这套制裁措施几乎卡死了叙利亚的对外经济往来,让普通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
虽然特朗普目前暂缓执行《凯撒法案》的相关制裁,还在本周一将豁免令延长了六个月,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叙利亚的需求,暂时的豁免只能解燃眉之急,要想让国家经济真正复苏,必须实现永久解除制裁,而这一步离不开美国国会的立法行动。
这也是沙拉为啥主动向美国示好的核心原因,想要拿到制裁松绑的“钥匙”,就得在反恐等议题上给美国台阶下。
但沙拉政府也没傻到为了制裁松绑就放弃底线,领土问题就是他们的“红线”。在与美国谈合作的同时,叙利亚始终没松口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
哈姆扎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叙利亚和以色列正在进行的安全协议磋商目前没有任何新进展,而实现全面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是美国斡旋的《亚伯拉罕协议》系列,压根不在议程之上。
之所以这么硬气,核心是领土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哈姆扎强调,以色列正在占领叙利亚的部分领土,在这种情况下,叙利亚根本没有资格讨论《亚伯拉罕协议》。
要想推进任何后续谈判,必须先回归1974年的《脱离接触协议》,或者重新签订一份新协议。而这份协议里,必须包含“以色列从12月8日阿萨德政府倒台日之后所占领的所有领土撤军”的明确条款。
这种“一边求合作,一边守底线”的操作,其实是沙拉政府的无奈之举,制裁不解除,国内经济撑不下去,新政权随时可能面临危机,领土不收回,民众不答应,政权同样坐不稳。
在美以这两个国之间,叙利亚只能小心翼翼地走钢丝,既想从美国那里拿到实际利益,又不想被美国裹挟着放弃国家主权。
沙拉政府的这场外交博弈,看似走了一步险棋,实则是当下叙利亚最现实的选择。在复杂的中东局势中,叙利亚就像一块夹在大国之间的“夹心饼干”,既要应对以色列的领土扩张,又要寻求美国的制裁松绑,还要稳住国内的政治局势,每一步都得精打细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沙拉政府的“平衡术”有一定效果。加入反ISIS联盟,让叙利亚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话语权,也让美国有了帮助其解除制裁的“合理理由”。
而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不仅凝聚了国内民意,也让周边阿拉伯国家看到了叙利亚维护主权的决心,间接提升了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但这种平衡能不能长久维持,还是个未知数。
以色列这边,显然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领土。对以色列来说,占领叙利亚南部缓冲区和大马士革南部非军事区,能极大提升自身的战略安全,形成对叙利亚的军事压制。
这种关乎国家安全的“既得利益”,以色列绝不会轻易拱手让人。接下来,以色列很可能会通过美国向叙利亚施压,或者加大对叙利亚军事目标的打击力度,逼迫沙拉政府妥协。
美国的态度则更为关键,作为中东局势的重要操盘手,美国既想利用叙利亚打击ISIS,稳定地区局势,又不想因为支持叙利亚而得罪以色列这个核心盟友。这种两难处境,让美国在美叙、叙以之间的斡旋变得十分微妙。
如果美国真的想推动叙利亚问题解决,就必须在以色列面前施加足够压力,让其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但如果美国只是想把叙利亚当棋子,那沙拉政府的制裁松绑诉求,很可能会沦为泡影。
对叙利亚来说,未来的路依然充满荆棘。即使美国最终同意永久解除制裁,国内的经济复苏也需要漫长时间。而要让以色列撤军,更是难上加难,搞不好还会引发新的军事冲突。
但沙拉政府的强硬表态,至少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叙利亚不会再任由大国摆布,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
这场围绕领土、制裁和联盟的博弈,其实也是整个中东地区局势的缩影。在大国角力的背景下,弱小国家想要维护自身利益,既需要审时度势的智慧,也需要敢于亮剑的勇气。
沙拉政府能不能在美以之间走出一条属于叙利亚的道路,让被占领的土地回归,让民众摆脱制裁之苦,不仅关乎叙利亚的未来,也将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这一切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接下来美叙以三方的进一步互动中。
来源:沧海旅行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