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谱写青春华章!第二十届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成果展示在遵义师院举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21:25 1

摘要:黔北初冬,寒意渐浓;遵师校园,热情似火。11月13日中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遵义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二十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成果展示暨颁奖仪式在遵义师范学院举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及负责人,9个市州教育局相关领导及负责

黔北初冬,寒意渐浓;遵师校园,热情似火。11月13日中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遵义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二十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成果展示暨颁奖仪式在遵义师范学院举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及负责人,9个市州教育局相关领导及负责人,全省80所高等院校代表,演出师生代表及遵义师范学院部分师生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青春华章”的精彩校园文化盛典。

探索:廿载耕耘,渐成品牌

“咚,咚,咚……”在遵义师范学院星火打击乐团大鼓的击打声中,电子大屏上回放的第二十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校园文化活动月比赛场景,让与会人员领略了参赛节目的精彩瞬间。

谁能想到,二十年前,一颗名为“校园文化活动月”的种子在贵州教育的土壤中悄然萌芽;二十年后,它已枝繁叶茂,硕果盈枝。

“这是一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壮阔征程。”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宋广强回顾了活动月的蜕变历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为目标,不断提升全省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而“‘多彩校园·闪亮青春’校园文化活动月”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年来,“校园文化活动月”从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以文润德,到活动月紧扣时代脉搏、贴近校园生活、服务学生成长。内涵不断深化、形式持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完成了从“活动”向“生态”的质变,成为了我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大特色项目。

宋广强提出“四个希望”: 希望各地各校筑文化之高地,固育人之根本,将校园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德立人;希望广大教师秉育人之初心,探化人之新境,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希望青年学子承千年之文脉,做时代之新人,将对文化的真挚热爱转化为学习与传承的自觉行动;希望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进一步擦亮品牌、丰富内涵、扩大影响,切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更深厚、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独角戏’,是需要各校携手同行的‘交响乐’”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治松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始终将校园文化视为“第二课堂”的核心载体,着力构建“浸润式、全方位”的文化育人体系,通过课程融文化、活动塑品牌、阵地筑平台、红色凝魂,学校的“长征课堂”、原创精品、红色矩阵可看、可感、可参与。既体现了新时代“忠诚、坚韧、担当”遵师特质,也为红色文化育“红心”青年锚定了目标方向,达到了文化育人春风化雨浸润心田的效果。

颁奖:以文载道,多元传播

有人说,本届活动月是我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有人说,本届活动是凝聚各校文化共识、激发文化活力的重要平台。

今年,由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精神文明办、省委网信办、团省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自启动以来,全省各高校、各中小学积极响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出了一批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魅力与青春气息的文化作品和活动,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潮服饰、文创、手办、短视频设计大赛,到凸显红色主题的联唱快闪、剧本杀创作、配音、舞台剧大赛,都承载着师生对文化的热爱,彰显着校园文化的育人力量。

目前,本届各项赛事已圆满完成。经过激烈的比拼,共产生206个奖项。

在颁奖仪式上,与会领导分别为获得“星火音传·声生不息”贵州省大中小学生配音大赛、“多彩创意·潮赋新生”全省大学生文化创新设计大赛、“黔心向党·红剧薪传”红色剧本杀创作大赛、“赓续血脉·薪火相传”舞台剧大赛、“赤子之声·青春共鸣”全省大中小学联唱快闪大赛的一、二、三等奖的节目或个人颁发了证书;对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单位颁发了“最佳组织奖”。

展示:果硕品精,好戏连台

一封封深情的“家书”,一个个鲜活的身影,让大家真切地看到了什么是青春该有的模样。将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的山河,用心去回应时代的召唤,这颗“红心”,是忠诚,是坚韧,也是担当。

精彩的成果展示,艺术与思想交织,历史与当下对话。序章《祖国不会忘记》中,国旗班学生高擎巨幅红旗缓缓掠过观众席,如血脉奔流,寓意红色精神代代相传。随后的三个篇章——“山河铭记·革命者的忠魂”“钢铁熔炉·建设者的勋章”“星辰大海·青春的坐标”,以层层递进的艺术语言,刻画出百年来的奋斗图谱。

情景朗诵《一封家书》改编自电影《无问西东》,青年沈光耀与母亲的对话感人至深;剧本杀《风声》以顾晓梦的独白收束,“民族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的誓言振聋发聩;《松花江上》《黄河颂》等经典歌曲重燃热血,舞剧《三线长歌》则致敬建设者的峥嵘岁月。

现代元素同样熠熠生辉:街舞与机器人同台共舞,科技感与青春力碰撞火花;情景式歌唱《山水贵客》以“导游”视角展现贵州山水,文化自信跃然舞台。这些作品既扎根红色传统,又拥抱时代潮流,生动诠释了“何以青春”。

贵州教育报记者 周朝义 李秀锦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