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三强对决,引爆太空核危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20:23 1

摘要:2025年11月5日,普京在俄罗斯安全会议上宣布考虑重启核试验准备工作,就在一周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立即启动核试验。这算是俄罗斯对美国的强硬回应!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2025年11月5日,普京在俄罗斯安全会议上宣布考虑重启核试验准备工作,就在一周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立即启动核试验。这算是俄罗斯对美国的强硬回应!

11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被誉为欧洲宇航之都的南部城市图卢兹为法国太空军事指挥部揭幕,宣布法国新的太空战略。马克龙强调太空已不再是避风港,而是一个新的力量竞技场,并宣称“太空战争时代已经开始”。

至此,安理会三强在核战争与太空战争两条战线的对抗同时开始,美俄法的战略博弈,正将人类推向新冷战边缘。

一、核阴影再度逼近!

谁都没想到,三十多年后,核爆试验的阴影再次笼罩地球。

1990年,苏联在新地岛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1992年美国封存内华达试验场,全球迎来了宝贵的核沉默期。

然而,沉默并非和平,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2025年10月底,特朗普宣布美国恢复核试验,他的理由极其简单,就是以中俄发展核武器为借口,强调“美国不能落后”。

这句话道出了美国的真实焦虑,在俄乌战场上,美国的军援体系已经捉襟见肘;在高超音速导弹、洲际导弹和防空体系等战略威慑缓解,美国已经落后于中国和俄罗斯。

俄罗斯凭借“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组成了稳压美国一筹的新型核打击体系,足以让五角大楼寝食难安。

中国在九三阅兵展示的东风61最新型陆基洲际导弹、东风5C超强洲际导弹、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惊雷1空射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同样超过美国同类武器。

特朗普不得不慌。

面对特朗普的挑衅,普京并未退让。

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提议在北冰洋的新地岛恢复全面核试验。这意味着莫斯科不仅要展示核威慑力,还要提升在核装药、传输、指挥系统上的综合反应能力。

这场俄美之间的眨眼游戏,注定无法善了。因为双方都有持续较量的理由。

双方都认为,既然你威胁到我,我没有理由继续克制。

二、法国的太空野心!

安理会五强国,美英法组成西方阵营,中俄联手应对。

论起核威慑能力,俄罗斯与美国持平,还略胜一筹。3月份,泽连斯基在白宫被特朗普羞辱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放言要为欧盟提供核保护伞。这通牛皮最终不了了之,似乎没有下文。

关键是,法国的核武器,除了能唬住无核国家,谁都下不住!

英国更不用说了,完全依靠美国支持才有核打击能力。

从双方阵营来看,中俄核威慑能力已经压过美英法。

在这种局面下,法国似乎想借着美国与中俄的对抗,抓住欧洲的领导权。

因此,就在俄美围绕核试验互相较量时,马克龙突然出手宣布准备太空战争。

这不仅是法国的宣示,更是全欧洲的觉悟。

有目共睹的是,在太空竞赛领域,欧洲已经落后于中美俄三强。

美国的星链系统成为俄乌战争的关键制胜系统;俄罗斯的反卫星激光已经能够致盲太空轨道的目标,中国的天链与北斗系统已经实现全球独立覆盖。

如果欧洲继续依附美国的太空体系,最终必将丧失战略自主权。

马克龙高调出击可谓一石三鸟:

一是宣示法国在太空防务的主导权,

二是以军工振兴带动本国经济,

三是释放独立信号,欧洲不能永远做美国的附庸。

如今,法国的阿丽亚娜6火箭即将投产,可重复使用的推进系统正在测试;库鲁航天基地的改造工程也在加速。

马克龙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欧洲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建立完全自主的太空防务体系。

三、从地球到太空的军备竞赛!

从冷战到今天,一甲子的轮回,历史的车轮转回了昨天。

1960年代,美苏核试验的频率曾经高达每月一次;如今,随着高超音速武器、太空卫星战和量子通信的兴起,军备竞赛早已从地表延伸到了轨道。

2019年12月20日,特朗普宣布成立美国太空军,顾名思义就是在太空作战的部队。当时美国高调成立太空军一度被视为笑柄,如今看来,这步棋早已揭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序幕。

俄罗斯早在2015年8月1日就成立了“空天军”(Aero-Space Forces),该军种由原来的俄罗斯空军和俄罗斯空天防御兵合并而成。空天军负责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和导弹防御相关的军事行动,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五大军种之一。

随着太空对抗的展开,俄空天军肯定也会推进太空军事化。

法国的太空司令部是欧洲首次在军事架构中设立的太空防务机构,实际上已经落后了好几年。

美国国防部早已制定了“轨道作战体系”,其中包括反卫星拦截、轨道干扰和无人航天器部署。

未来的大规模战争,应该不再以导弹发射为开端,而是从太空信号的干扰、卫星的坠毁开始。

谁能在太空中掌握制高点,谁就能在核威慑和全球防御中占据先机。

据此推测,太空战争正成为核战争的前奏和导火索。

当轨道侦察卫星被摧毁、导弹预警系统失灵时,任何一个误判都可能引发核危机。

四、中国的沉默!

这场太空与核的竞赛,表面是美俄的对撞,背后还有一个静默的观察者,中国。

1996年以来,中国从未进行核试验,但在核技术、运载系统与太空工程上的进步却令世界震惊。

美国的焦虑并非杞人忧天,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核三位一体体系(陆基、海基、空基),更在太空领域构建了战略纵深。

北斗系统打破了对GPS的依赖,嫦娥多次奔月、天宫空间站领先世界、天问奔向火星、开始构建宇宙时间基点,一系列工程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深空时代。

在核威慑之外,中国最大的优势是科技自主与工业体系的完备性。

一旦全球对抗进入高消耗阶段,中国可以迅速形成补给、复制与升级的能力。美国的工业链外包太久,欧洲的军工产能严重分散,唯有中国拥有完整的军工生态体系。

这也是普京敢与西方硬碰硬的重要底气。

五、危险的螺旋!

全球局势来到了危险的临界点。

一旦美国率先恢复核试验,俄罗斯必定进行回应;

法国将以太空防御名义扩大导弹计划;英国和日本会紧随其后。

核试验禁令将被彻底撕裂,世界将重新回到多极对撞的高压时代。

更可怕的是,太空试验与核试验的技术界限正在模糊。

反卫星导弹使用的高能装药、轨道激光干扰系统、核动力推进装置都可能成为灰色武器。

如果实验失控,或有意在轨道上释放碎片,全球通信、导航乃至气候监测系统都可能陷入瘫痪。

美俄法三方的表态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重启核试验、抢占太空制高点,已经成为新一轮霸权竞争的共识。

未来十年,核威慑将回归国际政治的中心,太空成为新的战场,科技自主权将决定大国命运。

人类站在文明的分岔口:一个是旧冷战的延续,一个是新秩序的重塑。

来源:汉唐知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