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不动了?暴跌194%,亏损1.25亿,昔日零食巨头正被“穷鬼”暴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20:37 1

摘要:来伊份这几年日子不好过,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勉强爬到28.54亿元,同比多出13%,但净亏损直接冲到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亏近一倍,降幅194%。这数字一摆出来,谁都看得出问题大了。

来伊份这几年日子不好过,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勉强爬到28.54亿元,同比多出13%,但净亏损直接冲到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亏近一倍,降幅194%。这数字一摆出来,谁都看得出问题大了。

曾经靠门店铺天盖地、零食品种齐全的“第一股”,现在被低价量贩店的“穷鬼”模式挤得喘不过气。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毛利率滑坡,食品安全投诉还层出不穷,老品牌的情怀牌也快打不动了。

零食这行,本来就是靠嘴巴养活的生意,可现在消费者兜里钱紧巴巴,谁还愿意多掏腰包买中高端货?来伊份的困境,说白了就是没跟上节奏,转型慢了半拍。

夫妻档从街头小铺拼出零食帝国

来伊份的底子打得扎实,全靠创始人郁瑞芬和施永雷这对夫妻。郁瑞芬1973年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做小生意的家庭,从小就接触买卖门道。1992年左右,她不满家里安排的婚事,一个人跑到上海闯荡,没多久父亲跟来,两人搭伙开起一家小饭馆。

那时候上海刚开始热闹起来,他们从早忙到晚,学着怎么用味道留住客人。1993年,郁瑞芬嫁给施永雷,两人继续在饭馆打拼,顺带接触了对面的钟表店生意。

转折点在婚礼后,一位朋友送来冰淇淋当礼钱,郁瑞芬尝了觉得有门道,就用3000元彩礼买了台机器,又凑500元在展销会上租摊位。

短短十天卖掉8000元货,那年攒下10万元,在90年代算得上小富了。可市场变化快,第二年摊位竞争就挤满了,她赶紧转行炒货,跑到浙江学艺三个月,练出自家口味的核桃仁。

1999年,他们在上海淮海中路租下20平方米铺子,开出第一家“来伊份”店,取名从两人姓尾音来的。开业头天,1500斤核桃仁就卖光了,顾客排队买账。

从那以后,来伊份开始扩品类,不光炒货,还加果干、糕点、卤味,瞄准都市人下班后的小零嘴需求。2000年后,门店在上海铺开,白领们路过就顺手买一袋,品牌渐渐成零食代名词。

郁瑞芬夫妇没停步,2016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了休闲零食第一股。那时候市值高,门店破3000家,直营为主,靠品质和服务站稳脚跟。郁瑞芬本人也拿过上海市优秀创业女性称号,进了福布斯中国商界女性榜。

可上市后,问题就慢慢冒头了,重资产模式在电商和低价浪潮下,成了包袱。夫妻俩从街头起步的韧劲还在,但行业变天了,他们的路子得调整。

2025年前三季度,来伊份的财报看着矛盾,营收28.54亿元,同比增13.12%,第三季度单季9.14亿元,增速25.2%。这数据说明卖货量没问题,加盟业务拉动明显,上半年加盟贡献7.22亿元,同比增78.71%。

可净亏损1.25亿元,同比暴增194%,第三季度亏7466万元,环比还多29.73%。毛利率掉到31.58%,同比降9.16%,成本涨得凶,期间费用高企,管理费虽降4.73%,但整体利润被挤干了。

门店收缩是明摆着的,2024年底还有3085家,2025年上半年缩到2979家,关了近500家。直营从主力变成1395家,占比跌破50%,租金和人力成本压得喘不过气。

传统直营毛利率高点在46%,但收入从去年11.12亿元降到8.75亿元,缩水两成。库存积压、供应链波动,全都拖后腿。消费者端更糟,零食可替代性强,一出问题就跑光。

2025年食品安全投诉没少,12315平台上新增多起,涉及胀包、异味、变质。5月那会儿,蜜枣粽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公司下架批次,承诺退换加补偿,但黑猫平台投诉已超千条,去年一年就220起食品安全案。

这些事不是孤例,来伊份从2012年起就卷入过毒奶粉、霉变风波,监管部门多次约谈。北京怀柔区市场监管局6月点名,要求排查风险。

包装增重巧克力事件在3月也闹大,消费者吐槽计量欺诈,公司回应说在沟通,但信任裂痕难补。产品结构偏传统,坚果果干卤味占大头,在低价时代卖不动。

小包装30块一袋,谁不转头去超市抓散装?老顾客反馈贵得不值,新人嫌老气。营收涨不等于赚钱,成本一压,利润就薄成纸。来伊份的痛点,就卡在转型阵痛和信任修复上,没及时降本增效,落了下风。

零食市场这几年变味了,从高端IP战到低价量贩战,来伊份这样的老玩家被“穷鬼”模式暴击。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本是“三巨头”,靠电商和门店高端定位,2010年代打得火热。三只松鼠用萌鼠IP刷屏,良品铺子走精致中产,来伊份主打线下体验。

可2025年,量贩店杀出来,零食很忙、鸣鸣很忙这些新势力,门店破2.5万家,市场规模冲到1239亿。它们卖10元一大袋,散称辣条几块钱,毛利率低到7.6%,但周转快,净利润8.3亿。

2025上半年三只松鼠营收54.78亿元,增7.94%,但净利腰斩,试图收购爱零食失败,还被起诉。良品铺子更惨,收入降27.21%到28.29亿元,净利跌60%。来伊份夹在中间,高端不够,廉价不狠。消费者心理变了,Z世代要便宜多汁,还能发朋友圈。

奶茶店咖啡馆跨界卖薯片,直播间五折包邮,注意力全散了。量贩店下沉县城,加盟轻资产,扩张如风,来伊份的直营锁链就显笨重。2017年提“万家灯火”计划,梦想万店,现在峰值3685家都碎了。

竞争不光价格,还有渠道碎化。电商直播抢流量,短视频下单秒杀,线下老店人流稀疏。来伊份品类没跟上,传统零食被挤压,创新慢。2024年鸣鸣很忙净利率2.1%,但靠规模活得滋润。

三只松鼠试IP联动,来伊份还卡在老路。低价时代,谁便宜谁活,老品牌忠诚度降到冰点。来伊份的尴尬,就在于没抓准消费降级节奏,两头不靠,市场份额被蚕食。

来伊份没坐以待毙,2025年转舵加盟,轻资产成主线。上半年加盟1584家,首超直营,占比53%,从2020年的低点翻身。推5000万元资助计划,每店最高贷100万,帮经营周转。

优势明显,扩张快成本低,规模上去了采购议价强,供应链稳。营收中加盟拉动大,前三季度管理费降了,单季增速创历史第二高。公司还调优门店,社区店商场店优化,推生活店和仓储会员店,拓宽认知。

数字化也上马,5月上线“门店销售计划管理平台”,AI驱动运营,加盟商纳入系统,提升效率。3月合伙人峰会,深耕社区生态,联手养馋记建新模式,从零食零售向生活生态转。

进博会谈供应链升级,试咖啡仓储国际化,小步推进。郁瑞芬强调品质服务,出席活动推品牌重生。可短板明显,加盟控盘难,质量不均,投诉反弹。供应链支持和利润分配,得拿出真功夫。

未来出路在回本,回归吃本质,做年轻人想买的货,重建故事。加盟不是借鸡生蛋,是借命续命,赌信任底线。零食赛道谁好吃谁赢,早过时了,现在是规模和效率决胜。

来伊份起步靠勤奋,崛起借地利,衰落因路径依赖。慢性调整是条路,但低价浪潮下,老字号得学会降下来,再年轻一次。消费者不排斥老品牌,就怕老了跟不上。来伊份的仗,还得打。

来源:粤城旧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