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的“新干线梦想”,朝鲜“主体”号动车组故事揭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20:05 1

摘要:一列蓝白红相间的列车缓缓驶出平壤站,这就是朝鲜自主制造的首列电力动车组“主体”号,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高速铁路梦想

金日成的“新干线梦想”,朝鲜“主体”号动车组故事揭秘

一列蓝白红相间的列车缓缓驶出平壤站,这就是朝鲜自主制造的首列电力动车组“主体”号,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高速铁路梦想

1976年,朝鲜自主研发的首列电力动车组“主体”号正式亮相,令外界惊讶不已。此时,世界上除日本和苏联外,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类似的电力动车组。

这列名为“主体”的动车组,名称来源于朝鲜的主体思想,其诞生离不开朝鲜建国领导人金日成对铁路发展的重视。

早在1948年9月,金日成就在一次会议上指出,铁路电气化工程是“共和国成立后向人民赠送的第一件礼物”。

01 远见卓识:朝鲜铁路电气化的早期规划

1948年9月,朝鲜建国仅几天后,金日成召见内阁和交通省干部,提出了全国铁路电气化计划。

面对干部的惊讶,金日成表示:“我国电力资源很丰富,将来能够全面实现全国铁路电气化”。

他不仅亲自指定了首批实现电气化的铁路区段,还调拨了工程所需资金,调用全国技术人员和材料设备。

这一规划在当时显得尤为远大,因为朝鲜是一个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百废待兴的国家。

02 现实选择:跳过内燃机,直奔电力机车

朝鲜战争停战后,朝鲜铁道省开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系统,并制定了立足于蒸汽机车,着重发展电力机车的规划。

这一决策背后是朝鲜石油资源匮乏的现实——超过80%的石油需要进口,而没有油,内燃机车就得趴窝。

虽然当时可通过苏联主导的“经互会”体系廉价获得石油,但朝鲜作为完全主权国家,不愿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相反,朝鲜拥有的丰富煤炭资源可用于火力发电,为电力机车提供动力,这一选择更为务实和自主。

03 技术积累: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跨越

1958年,由苏联援建的金钟泰电力机车厂(今金钟泰机车制造联合企业)开始在苏联VL60型电力机车技术基础上研制红旗一号电力机车。

1961年,第一台样车试制成功,这比中国在同样技术基础上试制6Y1型电力机车仅晚了三年。

红旗一号电力机车的试制成功和量产,为朝鲜积累了电力机车制造经验,锻炼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随后,金日成指示金钟泰电力机车厂“更上一层楼,研制更快更强的电力机车”,为“主体”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04 新干线启发:日本技术带来的灵感

1964年10月1日,日本第一条新干线——东京至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其电力动车组运行时速超过200公里,惊艳了全世界。

这一成就也让与日本关系比较密切的朝鲜方面眼前一亮——日本有大量的朝鲜侨民,并有直接接受朝鲜政府领导的“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

受此启发,朝鲜铁道省于1965年给金钟泰电力机车厂下达了研制电力动车组的任务。

由于朝鲜在电力动车组方面的技术储备基本为0,工厂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方案论证和技术预研,直到1976年才推出第一组直-直传动电力动车组列车。

05 技术特点:与世界水平看齐的动车组

“主体”号动车组采用四节编组(两动两拖),从外观上看与日本国铁Saro 481型电力动车组和苏联铁道部ER200型电力动车组相似。

不过,这两种动车组的编组都比“主体”号多——Saro 481型采用十二节编组,ER200型采用十四节编组。

“主体”号只有四节编组,说明电机动力并不充足。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主体”号预留有适配韩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接口,以备有朝一日朝鲜半岛实现南北统一后的运营。

这一设计细节反映了当时朝鲜对南北铁路连接的长远考虑。

06 理想与现实:速度差距背后的困境

根据朝鲜方面的报道,“主体”号电力动车组在滚动台架上的测试时速可达每小时180公里,以70年代的标准来说不算慢。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朝鲜国内铁路基础设施的制约,“主体”号实际运行时速一直被限制在每小时50公里以内。

相对于先进的动车组,朝鲜落后的铁路设施成了“木桶上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制约了“主体”号性能的发挥。

经过四年多调试,“主体”号以一身蓝白红相间的涂装,开始执行平壤至周边近郊区段的旅客列车试运行任务,金日成曾多次乘坐这趟列车。

07 命运变迁:从普通列车到科学工作者专列

1998年,奉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指示,“主体”号动车组于6月23日被投放到运行条件最好的平罗线平壤至裴山店区间,作为科学工作者通勤专列定期运营。

在这条经过现代化改造的铁路线上,“主体”号终于跑出了每小时80公里的最高时速,虽然比每小时180公里的试验时速还有距离,但总比每小时50公里的“龟速”要快得多。

这一时期,“主体”号的涂装也有了变化,从最初的蓝白红三色变成了蓝白相间,即把车头红色部分也改成了蓝色。

由于仅提供给“科学工作者”这种“特定阶层”乘坐,并不直接对普通朝鲜民众开放,“主体”号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08 新的希望:金正恩时代的提速与发展

金正恩上台后,朝鲜加大了对铁路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的投入。

尤其是2019年前后,朝鲜对平壤及周边的铁路基础设施进行了“大提速”,使普通旅客列车的平均运行时速从金正日时期的不到40公里提升到60-70公里。

供“主体”号运行的平罗线平壤至裴山店区间段经过升级改造后,其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也从每小时80公里提升至100公里。

金正恩时期的“主体”号动车组涂装再次变化,车身下半部和驾驶室位置被涂成了墨绿色,并加上了黄色的腰际线。

2020年前后,至少还有一种新型电力动车组在中朝边境的义州站被观察到,表明朝鲜的动车制造技术仍在继续发展。

从金日成最初提出铁路电气化设想,到“主体”号动车组问世,再到今天持续研发新型电力动车组,朝鲜的“新干线梦想”跨越了近80年时光。

金钟泰电力机车联合企业——这家曾生产“主体”号的企业——在2025年11月10日刚刚庆祝了其80周年成立纪念日。

如今,“主体”号仍运行在平壤至裴山店的铁路上,虽然它的速度远未达到当年设定的目标,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朝鲜铁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活化石和里程碑。

读者朋友,您对朝鲜坚持自主发展铁路技术的道路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来源:观澜阁一点号1

相关推荐